【#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班娃娃家区域活动心得》,欢迎阅读!

小班娃娃家区域活动心得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并百玩不厌的游戏,而“娃娃家”又是小班幼儿适合玩的游戏。因为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是刚从“家”到“幼儿园”这个集体中,他们接触的只有爸爸妈妈,也只能从爸爸妈妈的角色开始扮演。孩子们在游戏中会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自然而然会去模仿爸爸妈妈的语言行为,将自己理解的爸爸妈妈形象表现出来。这就是孩子们对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而这初步体验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教师在重视角色游戏的指导中,也更应该注重游戏的观察,为孩子们将来充当真正的社会角色打下基础。
刚开始时,我们新买了两台灶台,上面有许多“设施灶具”组成,孩子们很喜欢,因为都是现成的,色彩很鲜艳也很实用,就想着会出现这种情况,老师一说开放娃娃家,他们就会涌入娃娃家,摆弄他们喜欢的灶具。所以在刚开始设计娃娃家的时候就了解了孩子可能会出现这个行为,是因为刚开学,孩子们对于这些灶具都还比较新鲜,很喜欢玩。所以在进入区域前设置了六双小脚印图案,就说明这个区只能进6位小朋友,人数满了就要去选择别的区角玩。但小班个别孩子还是一味地往里挤,因为我们的规则是没有脚印就不能进了。她不理解,她想玩的就要进去玩。老师都会个别指导和给予调整:我提醒在娃娃家的孩子们,区域游戏也有规则,“脚印”是说明一个区可以进入的人数,如果大家都挤进去玩,那大家在一起挤着就都玩的不开心啊!还有就是要小朋友们学会收拾玩具,这点要重点交待清楚,所以在以后的游戏中,我们也不断强化孩子们的规则意识。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大家都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使每个参与游戏的孩子玩的开心。
3-4岁的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十分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孩子在进行生活经验的再现时,没有考虑到玩具的真假和替代,只是一味地模仿生活动作,这也和孩子对材料的仿真性有关,我们教师要考虑孩子的认知特点,要强化孩子的知识经验,因为经验是来自幼儿园生活、家庭环境中,同样也受着年龄、社会的制约,
所以带着很大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强化、丰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从而更好地改善孩子的游戏水平。
在娃娃家里,黄璐和几个小朋友开始了厨房游戏,只见他们把灶台摆到小桌子上,把切刀、锅铲、盘子、锅子都准备好,放在小桌子上开始游戏了,突然,听到一小朋友在叫:“我们要过生日了,准备切生日蛋糕。”我走过去,看了看,“那切蛋糕之前要唱什么?唱完之后还要闭上眼睛 做什么呢?”当时,思怡小朋友听我这么一说,立刻就说:“我知道,先唱生日歌,然后再许愿,最后才切蛋糕.”她对着旁边的聪聪说。聪聪也高兴地接受了她的“指派”立刻到柜子上找了半天才拿过小碟子来,递给思怡说:“你要的碟子!”于是,他们在娃娃家开了一次生日会,还说要邀请我去吃蛋糕呢!
在幼儿园里,思怡和黄璐都是比较能干,能帮助小朋友和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非常有领导才能,小朋友也愿意听他的,对于她的“指派”,小朋友也非常乐意就接受了。因为在游戏中,孩子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模仿大人的动作和语言去游戏,有时也是真实生活的一个索引,是我们自己想象的生活。游戏就是孩子生活的一种模仿,她看到妈妈在家就是这么吩咐爸爸的,所以在游戏中也表现出来了。一切游戏也源于生活。鼓励孩子在模仿成人的一些行为、语言时,更要注重角色扮演的引导。
有时黄璐会抱着小娃娃,对老师说:“老师,娃娃和大家玩了这么久,饿了吧?我去给她泡此牛奶,来喂她吧!”我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就对陈瑜潞和几个小朋友说:“那好,你们去照顾小娃娃吧,要好好照顾。”“你们知道怎么才能照顾好娃娃呢?”王诗琪抢先说:“喂东西给她吃,陪她玩游戏,累了就哄她睡觉。”“嗯,这个方法好,你们去陪娃娃玩吧!”几个人拥着娃娃进入了娃娃家。角色游戏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生活经验的游戏,生活经验越丰富,孩子在游戏中就越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情节越丰富,角色间的关系越密切,孩子们自然玩得更开心。孩子们知道怎么与人相处,也知道照顾和爱护比自己小的小娃娃,他们会学着爸爸妈妈照顾他们自己一样照顾小娃娃,这是生活经验的一种模仿再
现,他们喜欢这样,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希望自己快点长大,能像爸爸妈妈一样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时当然也会模仿大人,这是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个体现。有了新的更真实的玩具当门、当客厅,孩子们在“家”里更真实,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语言也更真实。因为家长们平时也会在无形中就灌输要将门关好,不要让坏人进来,所以孩子们在游戏中也会运用到,这可谓是“耳濡目染”。借此游戏的环节,教育引导幼儿在家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有人敲门要问清是谁?不认识的人不能随便与他交谈。
在引导孩子整理玩具时,还需要利用家园共同来完成这项任务,因为在幼儿园培养的好习惯,如果在家里不一致,那孩子在收拾整理方面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只有我们双方教育一致、教育同步,才能让孩子的整理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孩子将来也会在幼儿时期养成的好习惯而终身受用。
我们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定位是支持者和参与者,游戏的主人是幼儿,只有幼儿主动、自愿的游戏,才能促进幼儿的游戏,我们在指导时,需要以间接的指导方式为主。在游戏中,教师可参加到游戏中并担任角色,以角色的身份通过语言或动作示范促进游戏的开展。当然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来观察孩子,观察分析孩子的游戏,也是组织领导好游戏的重要一环,只有观察的仔细,教师才能对症下药,从而让他们玩得自由开心,并能遵守规则。在游戏中教育作用的实现也不是自然而然的,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还比较的弱,应着重在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还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在正确的指导下,游戏的水平才会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6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