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以哪些内容为主》,欢迎阅读!

婴幼儿早期教育以哪些内容为主
早期教育应该根据婴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牲,把重点放在发展小儿的智力和个性品质培养上。
1.锻炼孩子的感知觉
婴幼儿感知觉器官的功能,需有相当的刺激输入和锻炼,才能得以发展。因此,应从新生儿开始,利用声音、语言玩具、实物等刺激其听、视、触、嗅觉等,促使他们在看、听、闻、摸、尝的过程中,获得各种印象,这是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第一步,对婴幼儿智力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小儿会走路时,应带其外出游玩,让孩子认识大自然和各种社会生活现象,帮助他们获得简单的知识,积累感情经验,发展知觉,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
2.训练语言和思维
小儿的语言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从出生到1岁,是语言前期;从1岁到1岁半,是理解语言阶段;从1岁半到3岁末,是表达语言阶段。科学研究证实,婴幼儿1岁半左右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此时,小儿学说话最容易而且学得快,故应及早与孩子说话,不断与小儿进行语言交往,可以诱导、启发和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3.珍惜小儿的求知欲
婴幼儿时期的小儿,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尤其是他们刚学会走路和说话的时候,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旺盛,父母应珍惜小儿的这种求知欲望,一定要耐心而热情地倾听,认真简要而正确地回答小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从而满足他们的要求,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此时,决不能嫌麻烦而对孩子冷淡,甚至斥责或单纯应付性地解答,否则将对小儿心理及智力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对小儿的早期教育,要根据小儿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并且考虑到婴幼儿和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不能千篇一律。在具体实施早期教育时,可采取启蒙式或游戏式的方法让孩子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发展智力,切不可命令、包办和灌输。
一、0-1岁是婴儿的早期教育期,非常重要,早教不是单纯的教文化知识,也不是过早教育或者超长教育,不能拔苗助长,要按照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来。
二、运动最能反映神经系统的成熟,后天训练非常重要。婴儿期脑功能发展非常快,尤其是在出生后头半年最迅速,应当好好把握。小儿的可塑性非常强,对孩子的哪部分的刺激与训练多,哪部分就发育的好。
三、要掌握儿童发展的最佳期,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旦错过,很难补偿。
6-7月应及时添加需咀嚼的食物。刺激孩子咀嚼相关功能的发育;
2岁前是建立亲子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
1岁前是听觉;
2-3岁是口头语音及行为习惯;
4岁智力;
5岁数的概念;
3-6岁性格形成
3岁开始学钢琴和小提亲;
12岁前学习母语和外语。
不要违背孩子的天性,过早的开发可能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和负担感。
三、早教的内容
积极发展孩子的感知觉、大运动、精细动作、语音能力、生活技能和行为习惯培养为重点。
感知觉包括:视觉(6个月前发展迅速,宝宝最喜欢红色)、味觉(4-5月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听觉(3-6个月对音乐有感知)、皮肤的感知觉(6个月能分辨物体大小)、情绪表达知觉(5-6个月的宝宝知道怕生)
四、早教的训练项目
0-3个月,在宝宝脸部20-30cm处,视觉刺激。及听觉、触觉刺激。允许孩子吮手(不要给宝宝带小手套,限制TA的运动,注意及时剪指甲就好),作抚触。
4-6个月,添加辅食,不能完全依赖糊装食物,要适当添加稀粥、小面片等食物,促进乳牙萌出;
满四个月可以定时把尿;
8个月可以联系坐盆大小便;
7-9个月,宝宝的名字要固定,以免使孩子对名字刺激产生混乱。
※多与小儿交流,对话,妈妈不要觉得自己太“贫”,一定要多说;
※不要把讲故事当成催眠曲,而是小儿语言训练的很好手段。
※爬是小儿很好的运动,对协调能力、智力发育都很有好处,一定要让宝宝在这个阶段多多联系,好好发育。提到很多宝宝先学会的是往后爬,是很正常的,是因为小儿的运动发展是自上而下的,手先有劲,然后才是脚。所以容易先往后爬。
※发展小儿积极主动的运动方式,推荐以前用的竹小车,非常科学,可以引导7-9个月从爬行到扶栏杆站立的过程,借助上肢力量来锻炼下肢力量。
※现在的推车不是很科学,宝宝的位置很低,影响视野,而且吸到的空气质量不好,土多。(不过现在能买到的都是这样的车呀)
※非常不推荐学步车,人为的强迫宝宝先加强下肢的发育,违背正常规律。
10-12个月,引导小儿从扶栏站,到扶短走,到独立行走。
※撕纸是很好的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的方式。
9个月,对小孔、缝隙感兴趣,一定注意电源对宝宝可能的伤害。
袁建凤 2011/12/1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c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