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创作

2022-08-17 09:02: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创作》,欢迎阅读!
浅析,歌舞,创作,儿童,音乐


浅析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创作

黎锦晖作为中国儿童歌舞音乐的奠基者,开创了这一特殊音乐体裁,其多部音乐作品至今仍在传唱。本文通过对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创作背景及动机、创作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其音乐思想与教育思想,使中国儿童歌舞音乐能够更快发展。



标签:儿童;歌舞音乐;特点

在近代中国乐坛上,黎锦晖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他创作了儿童歌舞音乐一体裁,在儿童歌舞音乐道路的探索中,共创作了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和12部儿童歌舞剧,可谓成果丰硕。其中的一些歌曲,《小小画家》《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老虎叫门》等至今仍在小朋友们中间流行,其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是与他的创作动机、创作背景个人生活经历以及儿童歌舞音乐中所吸收的中外音乐因素分不开的。



黎锦晖(1891年一1967年)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家乡的民间音乐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对他影响至深。1927年,他创办了中华歌舞学校,并开始进行儿童歌舞音乐创作。后又组建中华歌舞团。1929年组织明月歌舞团并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949年后,致力于电影作曲,1967年逝世于上海。



一、创作背景及动机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当时广国语教育运动1919五四文化运动以后,黎锦晖开始致力于改革普通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的运动他认为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这样既熟练了许多国音、标准词、标准句,又可以使姿态、动作、心情与歌声十分融洽,于是便产生出利用歌曲协助国语教学的想法。他把采集来的民歌小曲删繁就简、省略花腔、编成新曲,并配上儿童易懂好唱的白话歌词,成为新的儿童歌曲。



二、创作特点

1、词曲结合巧妙,语言通俗易懂。锦晖作为一个语言学家,对词曲结合的问题非常重视。在创作实践中,他曾提出过乐化句的原则。所谓乐化句就是使寻常语句变为‘乐化句’。这一原则正与当时提倡的国语教育相符合,在普通话声调的基础上,注意语言四声的规律,从而谱写出与口语声调协调的乐曲。锦晖完全遵循了这一创作原则,写出了许多质朴流畅、亲切如诉的歌曲。以《可怜的秋香》为例:



暖和二字,从声调上说是上声+阳平,旋律走向是上行四度,贴近语言的自然声调。照过金姐的脸从声调上是去声+去声+阴平+上声+轻声+上声旋律线根据歌词声调成弧形。是个上声字,旋律走向是上行小三度,使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cM.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