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绘本《东做做,西做做》说课稿

2022-10-31 17:01: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班数学绘本《东做做,西做做》说课稿》,欢迎阅读!
做做,中班,数学
数学活动《东做做西做做》说课稿

一、说教材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数的形成在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数学活动《东做做西做做》中我就选取了这个绘本中8这个知识点,让孩子正确感知8以内的数量、了解数的形成和意义,我觉得这些都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在这节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采用绘本中卡通的人物形象,整个活动就以捡到的木棒为载体,通过木棒的变化让孩子初步掌握8的形成,了解8的意义,在此次活动中创设这情境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乐,促进他们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中班幼儿思维特点是具体性、形象性,它们是通过具体的听觉、视觉感知周围事物的,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要求:“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 初步掌握

8的形成,知道7添上1就是8,8去掉1就是7认识数字8理解

数字8的意义。

2 在观察、判断的过程中,能不受排列方式的影响正确感知3 在绘本故事中感受数数的快乐。

8以内的数量。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8的形成,理解8的意义 活动难点:能不受排列方式的影响正确数数。 四、说教法、学法

《纲要》中提出“幼儿科学教育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为了提高幼儿学习兴趣,设计了“捡到木棒,小雪花和小斑点东做做西做做”为主线的情境教学法贯穿活动始终,中间穿插运用了引导观察法、赏识激励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等教法,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幼儿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整个活动中,我把幼儿作为了学习的主


体,让孩子们通过游戏法、操作法、观察法等各种方法,调动各种感官的参与,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五、说教学流程:

本活动的接受对象是中班的幼儿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征,结合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我在活动中创设了游戏情景,并调动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让幼儿在宽松、安全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活动主要分以下几个程序:

(一)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听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特别是有关动物的故事幼儿更是百听不厌。动开始时,为了能一下子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设计动物故事导语:小斑点是一只白色的小兔子,她的眼睛周围有一圈棕色的毛,所以叫她小斑点。小雪花是一只黑色的兔子,他的身体上有一个个白色的斑点,所以叫他小雪花。白色的小斑点和黑色的小雪花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俩一起到森林里去玩,咦,那是什么呀?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 创设情景,学习

8的形成、意义,感知8以内的数量

这是该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8的形成和感知8以内的数量,我依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了小雪花和小斑点捡到木棒后东做做西做做 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的、形象的,因此操作是解决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与知抽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较好的手段。于是活动最后环节我安排了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学具,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练习巩固,使知识得到进一步内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LJ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