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的时代意义

2023-10-09 22:38: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立德树人的时代意义》,欢迎阅读!
立德,树人,意义,时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立德树人的时代意义

作者:冯建军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5年第02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大报告明确把立德树人写进教育方针,它坚强而有力地回答了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立德树人,既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时代的主题。说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只有立德,才能成人;只有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才能回归人。说它是一个时代的主题,因为当代中国出现了道德危机,迫切需要立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发展的未完成性,决定了教育的必要性。人只有受过教育,才能够成为人。教育为人所需要,促进人的发展和完善,是教育的唯一目的,也是教育存在的唯一依据。因此,育人是教育的原点,成教育的真谛。这看似是一个不言自明的教育常识。然而,我们的教育现实却常常背离这一常识。回顾新中国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我们把教育作为政治,作为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在那个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教育阶级斗争的工具”“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甚至发展到文革的极端时期,亿万学生停课闹革命,直接投入了大批判、大夺权的大革命运动教育完全成为政治的工具,早已忘记了人,也远离了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教育作为生产力的本质和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受到重视,发展经济教育先行成为这个时期最响亮的口号。以教育经济增长,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力资源,而不是大写的经济化的教育政治化的教育一样,与人渐行渐远。只有到了新世纪,伴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目的。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使教育回到人。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至此,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完成了从社会向人的转变,使教育回到它的原点——人,回归其本真——育人。

人作为人,不是片面的政治人、经济人,而是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司马光《资治通鉴》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我们需要德才兼备之圣人或君子,但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俗话说,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德不立,不能为人,也不能成才。这是成人、成才之道。然而,当前的中国社会,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发展,却出现了人的道德滑坡。2011414日,温家宝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员座谈时感慨: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我们的时代不得不正视这种道德危机。面对道德危机,我们的教育逃脱不了干系。因为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我们关心的是知识,是成绩,是升学率,唯独不是人格,不是道德。我们的教育教人如何谋生,把人打造成优质的人力资源,但却没有了人性,没有了道德,丧失了安身立命之本。这是中国教育的最大危机。

立德树人,使教育回归人,道德植于人,使人有了立根之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有人性的人。在立德树人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神圣使命,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诉求。

(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210000 责任编辑:颜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Q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