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童心成为童话教学的核心追求》,欢迎阅读!

让童心成为童话教学的核心追求
作者:谢秋菊
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19年第10期
谢秋菊
【摘要】 童话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诗意解读启迪童真,接轨生活激活童趣,想象读写润育童心,这些应成为小学童话教学的核心追求。
【关键词】 童话;童心;小学语文;教学
童话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读童话、讲童话、写童话是学习童话的常见方法。启迪童真、激活童趣、润育童心应成为童话教学的核心追求。
一、诗意解读启迪童真
童话故事有曲折的情节,还有灵动的语言,蕴含更多童真因素。教师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诉求,让学生自觉进入文本之中,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情节美、情感美,促使学生在故事享受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想。童话故事有离奇的情节,体现超自然的能力,还有深刻的寓意,这些都是文本解读需要关注的目标。
教师对童话内涵展开解读时,需要关注学生心理。如教学第五册中的《去年的树》时,笔者要求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梳理主要故事情节,并思考问题:小鸟与树有一个约定,说明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你喜欢课文中的小鸟吗?为什么呢?你能够将你最受感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吗?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展开阅读,自发进行讨论互动。在问题回答阶段,学生都能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学生这样描述小鸟:这是一只非常诚实可爱的小鸟,为兑现约定,它几经周折,终于见到变成灯火的大树,对着灯火唱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有学生认为,小鸟很执着,不怕困难、挫折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读者。教师为学生做出文本解读提示,让学生展开自由阅读和思考,发表个性化观点,这是启迪学生童真的外化表现。
二、接轨生活激活童趣
童话故事与学生生活认知积累有诸多联系,虽然学生未必熟悉童话故事背景,但学生大多有丰富童话阅读经历,可以为童话教学带来更多支持。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童话鉴赏时,需要充分观照学生学习认知基础,以提升教学设计的契合度。
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特殊兴趣,教师不妨给学生准备一些互动内容,让学生在童话教学的课堂展示中形成形象的学习认知。如《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课,教师在文本解读时,给学生布置了创编演绎课本剧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创编课本剧,做好角色分配,进行小组排练,准备参与课堂展示活动。任务发出后,学生都能积极响应,参与课堂演绎活动。教师深入到小组活动之中,对学生学习表现给出个性点拨。经过精心准备,学生顺利进入到角色之中。课堂演绎开始,学生对角色个性展示比较到位,课堂教学获得圆满成功。教师利用课堂演绎活动启动学生学习思维,为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课堂演绎带有游戏色彩,学生喜闻乐见,教师以此展开教学适合度更高,更能激活童趣。
三、想象读写润育童心
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学习兴趣,教师不妨给学生布置创作童话的具体任务,让学生在童话创作中形成学力基础。创作童话有不小的难度,教师要给学生以更多规划和提示,甚至要为
学生设计操作路线,提醒学生展开定向思维。教师对学生童话创作展开评价时,要多鼓励,多找亮点,给学生更多信心。
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教师便给学生准备了读写任务:这篇童话重点描绘了“老屋”这个形象,表现它无私奉献精神。不妨展开拓宽性思考,在我们身边,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呢?以童话故事形式,成功塑造这样的形象。学生听说要独立创作童话,自然显得特别兴奋,教师给出具体的引导:童话有丰富的情节,需要做创意构思,特别是对话、情节、环境等描写,需要体现故事性。学生开始构思书写,教师跟进指导,课堂读写活动气氛逐渐建立起来。教师利用一个童话创作任务展开教学,将学生带入特定故事情境之中,成功激活学生童话思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7g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