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行政管理人员》,欢迎阅读!

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行政管理人员
——《公共管理哲学》课程收获
课程收获
公共管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活动,它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国家和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哲学是对公共管理实践生活与公共管理理论生活的哲学理解与辩思, 主要涉及公共管理的本质观、价值观、认识观及方法论等问题, 不仅探讨公共管理生活中的一般问题或者根本问题, 而且对困扰公共管理主体的一切问题开展辩证性反思和全局性构想的学问。本学期通过《公共管理哲学》课程的学习,我的主要收获如下:
1.对公共管理生活的认识
公共管理生活是公共管理哲学的研究对象。从生活的角度来探讨公共管理, 就要分析公共管理生活与人类日常生活、非日常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私人生活以及公共生活之间的逻辑关联, 也要研究具体公共管理生活的思维及存在方式, 如公共管理决策生活、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生活、电子政务生活等。同时还要探讨公共管理主体在公共管理生活中的价值、道德、伦理、工作内容等问题。公共管理生活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而存在, 同时也只有依靠其他社会生活才能维系发展或更好发展。 2.对公共管理人性的认识
公共管理人性主要是指公共管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发展性等特性。公共管理主体以“公共人”的身份角色在公共管理生活领域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不断改善公共管理生活、创造公共管理生活和发展公共管理生活。一方面, 公共管理主体本质上是“公共人”, 所代表的是一切公共管理组织及社会公众的利益, 因而要探讨公共管理人性在改善公共管理生活、创造公共管理生活和发展公共管理生活过程中的逻辑与作用。另一方面, 少数公共管理主体受到“经济人”的诱惑, 会丧失“公共人”身份的本质属性, 会产生危害公共管理生活的行为, 故公共管理人性论还须研究利用法律、制度、伦理、道德、技术等公共监督手段, 来确保公共管理主体坚守“公共人”的身份并履行“公共人”职责的内容。
3.对公共管理利益的认识
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是公共管理主体与公共管理客体关系作用的结果, 也是公共管理活动的根本目标。一切公共管理活动都与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密切相关, 公共利益最大化也是公共管理活动的动力源泉。 4.对公共管理知识的认识
公共管理知识包括公共管理经验知识和公共管理理论知识。首先, 要重点分析公共管理生活与公共管理经验知识、公共管理理论知识的关系, 具体包括公共管理经验知识、公共管理理论知识的性质与公共管理生活的关系, 公共管理知识对公共管理的作用及功能, 还要探讨公共管理知识建构及其路径优化等问题。其次, 在现实的公共管理生活中, 公共管理知识还具体表现为公共管理语言知识、公共管理图像知识和公共管理符号知识等类型, 要分析各类型的公共管理知识对公共管理生活的独特作用与功能。 5.公共管理价值
公共管理价值论的主要任务是揭示什么是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价值、公共管理价值的内容以及公共管理价值如何实现等内容。其一, 公共管理价值是指公共管理客体对公共管理主体的有用性。由此可知, 公共管理客体是公共管理价值产生的根据, 公共管理主体则是公共管理价
值产生的条件, 公共管理主体与公共管理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公共管理价值产生的土壤。其二, 公共管理价值的内容主要包括责任观、效率观、平等观与公平观等。 6.对公共管理发展的认识
公共管理发展论的主要任务是阐述公共管理发展的内涵、分析公共管理发展的动力、概述公共管理发展的方式、总结公共管理发展的规律等。首先, 公共管理发展是指采用科学的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 健全公共管理体系, 改善公共管理生活方式及公共管理主客体作用关系, 优化和创新公共管理发展模式, 提高公共管理活动绩效, 以便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其次, 公共管理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作用、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公共管理理论的不断成熟、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公共管理知识的不断更新等方面, 要分析上述动力对公共管理发展的作用机制及其具体表现。
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公共管理人员?
公共管理是一个多样性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共管理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共管理的质量及效率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方针的实施与贯彻,只有对管理者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认为要成为一名更好的公共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1. 需要具备的技能 1.1 诊断技能
所谓诊断技能,是指针对特定的情境寻求最佳反应的能力,也就是分析问题、探究原因、因应对策的能力。一个公共管理者应根据组织内部各种现象来分析研究各种表象,由表及里,探究其实质。
1.2概念化技能
概念化技能是指公共管理者所具有的宏观视野、整体考虑、系统思考和大局把握的能力,要求管理者把握方向、综观全局、制定大政方针和战略决策。管理者需要提出观点并且将其进行加工、处理,最终使关系抽象化、概念化。随着管理层级的上升,概念技能也将随着提高。这一技能在管理过程中是起协调和统一作用的,它具有不可否认的全面重要性。具备概念技能的管理者会准确洞察组织机构与环境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影响之复杂性。 1.3人际交往技能
公共管理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工作,其本质在于其是协作性的人际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共行政人员需要直接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这时就需要管理者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更多的信息,所以对公共管理者的人际交往技能的要求甚高。 因此作为一名公共管理者,必须具备这一基本素质,既要正确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使其减少摩擦;也要善于调动周围同事的积极性,将他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各尽其职,将事业越做越好。 2. 需要具备的素质 2.1要有耐心
公共管理人员在处理事务时要冷静、客观、认真地倾听对方讲话。一个有素质的公共管理者应具备这一条件,在与群众热心交流时,我们需要耐心;为群众服务、排忧解难时更要耐心细致,公共管理者要时时刻刻树立自己是一个服务者的形象,随时准备好耐心为群众服务。 2.2具有信用意识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政府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建设的关键,公众对政府信誉的主观评价和判断,是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形象在公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应。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代表着政府的形象,这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行政道德素质修养,做到廉洁奉公,秉公办事,不断加强自身的信用建设,对全社会的信用建设承担责任,塑造良好的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i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