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科教学计划表

2022-10-06 02:39: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科教学计划表》,欢迎阅读!
计划表,科教,年级,数学,小学
小学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 年级 数学 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使学生初步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体会运算顺序是合理的规定。





第一单元 100内的加

1-2

法和减法 8课时

重点:

强化运算顺序,巩固加、减法计算。 难点:

3、灵活运用口算与笔算,提升计算能力。 4、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骤,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合理性。 决问题的能力。

1、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础上,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并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特点。

2、以“边”为认识图形的切入口,让学生体验平面图形可以按边的数量分类,直观认识多边形。

3、通过图形的变换,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空间观念。 1、经历探索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3、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1、使学生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初步学习把一个数按照几个几个地分,以分成若干份; 初步理解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掌握利用乘法口决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心数学的兴趣。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第二单元

2-3

认识 6课时

重点:

形。 难点:

在折、剪、拼等活动中感受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第三单元

4-7

(一) 15课时 重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46的乘法口诀。

8-10

第四单元 (一) 11课时

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用口诀求商。 难点:

平均分的方法;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多少的含义。


11-12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7课时

1、初步认识线段的一些特征,并能识别线段、会数出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使学生通过观察、量、画与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4、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5、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使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决的全过程,掌握7-9的乘法口决和用7-9的乘法口决求商的方法。

2、能应用学过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

3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1使学生初步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用表内乘法求商,并能正确计算。以及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平行四边形、多边形和线段的直观认识。

3、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能正确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4、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重点:

认识线段,初步感知线段的本质特征,建立正确而清晰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

建立正确的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测量个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

12-15

第六单元 (二) 16课时

重点:学会用789口诀求商,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难点:熟记乘法口诀。

16

第七单元 观察物体 3课时

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难点:

能判断从左、右两个方位看到的视图。

17-19

期末复习 5课时

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的式题。 难点:

提高计算速度与正确率。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W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