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看了那么多的育儿书还是管不住孩子因为没遵守这5大原则

2022-09-02 20:58:5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为什么你看了那么多的育儿书还是管不住孩子因为没遵守这5大原则》,欢迎阅读!
育儿,遵守,不住,那么,原则
加州执照家庭治疗师Merry Palmer在自己十余年的诊疗生涯中发现: 2-11岁的家庭当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都有过管教无效的烦恼。 觉得自己管不了孩子,说了也不听,听了也不改,改了还继续犯。 即便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方式,也还是觉得没有多大用处。 有时候指南看多了,反而找不着北。

其实再多的育儿方式都离不开这5条基本的原理。 一致性是关键 Consistency is Key

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不同的育儿信息

不同国家、不同家庭、不同类型,即便是我们和我们的父母之间都有不同的教育理念。 大部分的教育理念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对错之分,每个家庭在乎的点不同。

但是父母必须清楚自己对孩子不可动摇的底线和原则是什么,对应的惩罚和奖励又是什么。 理学家发现,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喜欢规则。

因为规则和底线能让孩子感到有安全感、学会与负面情绪相处、并通过规则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心。

还能从规则当中学会自我控制和拥有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所以,父母不要担心一些底线和原则的问题会伤害自己和孩子的感情。 如果我们想要孩子变得诚信,就需要在他们撒谎的时候,严肃处理这件事。 妈妈这样做了,爸爸也需要这样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都是。

如果一方站得特别严格,另一方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不仅会陷入迷惑,还会一错再错地不断测试底线。

找到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 Seek Out the 'Why' of Misbehavior

当孩子行为出现问题时,父母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孩子的行为上,希望改掉行为。

但是想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想想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做,是什么让孩子选择了这样做。 一个一直偷钱的孩子可能是被欺凌了,却不知道怎么告诉父母: 一个惹麻烦的孩子,可能只是想要关心却不懂表达:

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为什么三个字就是父母最好的指南针。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坏事,其实只是孩子的好心办坏事

他们发生了一些事情,被威胁不能告诉家里人,他们就真的不用嘴巴说,只通过反常的行为暗示父母。

他们想要我们的关心和注意的时候,也不会直接说,而是一直在我们面前捣乱,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手上的工作关注他们。


当我们忙的时候,他们还不断出状况,这里水洒了,那里东西碰掉了。但可能只是孩子想关心我们,给我们倒杯水、送些吃的。

孩子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不好意思的时候,所以当下一次我们觉得忍无可忍,不妨先问一句为什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避免权力斗争

Avoid Power Struggles

家长对独立的理解是:孩子离开了我们依然能照顾好自己。 孩子对独立的需求是体现在,他们想为自己的生活做主。

从孩子2自我意识觉醒以后,我们就有管教的烦恼。小到每天的刷牙问题,大到他们想要买什么东西,这些都是孩子想要独立的表现。

这时候,我们要尽量回避争权的问题,不要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生活全由我们说了算。 吃什么饭菜, 穿什么衣服,用什么牌子的沐浴露,买什么样的玩具。只要这些价格是在预算范围之内,父母都可以偶尔让孩子做主。

如果真的最后买回来了浪费了,那么也能引导孩子好好想想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当然,我们也不能让这份自由过了火。

英国的一个纪录片《Are these kids spoilt?(他们被宠坏了吗)》里面,有个小女孩子令我印象特别深刻。

他们家也不是非常有钱,父母还处于还房贷的阶段当中。

小女孩在采访中就说道,自己知道父母禁不住自己的撒娇,所以每次自己想要些什么的时候都会这样做,而最后自己总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理学家发现,孩子其实都是高手,他们会操纵大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我们有了一次的松口,孩子就会想是什么改变了父母的想法。从此往后,他们每次就会往这个方面继续努力,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

自由是建立在规则上的,父母们既不能事事控制孩子选择,也要让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出自己的需求。

增强和奖励良好的行为

Emphasize and Praise Good Behavior

父母有一个通病,当孩子不肯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不会告诉他们做这件事的好处或者不做这件事的后果,反而拿别的事情来威胁孩子: 你不刷牙,待会就不能玩玩具。 你不吃完饭,待会就不能看动画片。

所以常常家长觉得这样说孩子应该会听话,但事实上孩子可憋屈,可委屈了,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两件无关的事情。

当我们发现我们的话语对孩子不管用时,不妨换一种方式,换一种说辞。


理学家认为奶奶话术,用指出结果代替惩罚,能更好地达到效果: 没有做完作业,不能玩手机。”→“做完作业,就玩一会儿手机吧。

你的房间都没有收拾完,不能出去玩。”→“收拾完房间,就可以出去玩了。 饭都没吃完,就想着吃别的。”→“把饭吃完,如果你还饿可以再吃点别的。 ……

不需要提供大量的、奢侈的奖励,只要提醒孩子做到了某事,就可以获得他想要的东西。 如果他选择不做,那就会失去这个权利。

更能避免将责任归咎到父母身上,让孩子自己做的选择题,结果如何全取决于他们的行为。 因为,孩子的人设就藏在我们的语言里。

如果我们想要孩子变成一个小坏蛋,那我们就经常告诉他们,你很糟糕”“你真没用”“你死性不

如果我们想要孩子向好向善,我们就应该经常告诉他你能这样做真的很棒”“你能学着负起责任真的长大了

学会鼓励孩子做更好的人,将收获一个更好的孩子。

保持冷静 Keep Your Cool

你的脾气,也会是孩子以后的脾气。

心理治疗师发现,大多数家庭的争吵都是无意义的情感宣泄,纯粹就是在发脾气。 在发脾气的过程当中,又容易说出一些伤害对方的话。

导致了很多家庭的争吵都是没用的,不仅没能让孩子真正理解和明白这样做不好的地方在哪里,反而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消磨掉了。

最后为了孩子好,不得不用孝顺”“长辈这些词来让孩子听话 父慈子孝,也是父母先和蔼可亲,孩子才能孝顺。

如果父母已经失去了和蔼可亲的面目,孩子也没办法做到心平气和地接受。

他们说的话大人不会当回事,自己却被逼着接受大人的话,这种沟通渠道的闭塞对于孩子来说是极其痛苦的。

好脾气的父母并不只意味着对孩子说尽好话,他更是一种威而不怒的状态,既让孩子感到你的认真,也不会吓到孩子。

而且,只有在该发脾气时再发脾气,孩子才知道底线在哪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KS.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