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代大学生》,欢迎阅读!

大学生在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应发挥什么作用
当今新形势下,中国大学生传承中国文化精神的现状令人担忧。教育部曾指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积极,健康,向上.而我不敢苟同,相反,我认为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多方价值观冲击以及庞大就业压力下而处在一个精神缺失和迷茫的状态。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分析出现这种现状的种种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崇尚礼仪、以和为贵等等,并让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一。中华文化的精神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等特征.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和合”二字。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精神将天人相应的世界观、君民相维的政治观、上下相依的伦理观融为一体,倡导人们取大义,以集体利益为重,强调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刚健有为 ;二、和与中;三、崇德利用 ;四、天人协调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并创新中华文化
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发挥其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我们认为,加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我们一生影响很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我们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是很多.虽然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98.1%。我们认为,这与中学教育有很大关系。在中学时代,作为承载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的语文课和历史课是学生的必修课,因此许多学生通过学校的课堂教育获得了大量的此类知识。调查同时显示,课外阅读、媒体等选项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这与近年来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和课堂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关系。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加大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另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大学生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他们可以在网上获得相关知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课外辅导”的比例很低,这可能与现行的考试制度有很大的关系,许多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用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的学习中,还会请家教老师进行课外辅导,但对历史课等其它课程的学习却是忽视的。
有些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过时的,陈腐的.实际上中华文化的精神源远流长具有高度的跨时代性,只要稍加创新,它仍然能在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上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大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科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三.当代大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我们引以自豪和骄傲的,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而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状况堪忧,我们要让大学生继承中国文化的精神,从他们自身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来做:
第一,要改变全社会轻视传统文化的风气
第二,传统文化教育和历史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
第三,注重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普及工作的制度建设
第四,重视传媒在弘扬优良传统文化、传播历史知识中的作用
中华民族虽然历经无数磨难与困苦,但始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当说明是同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的道德传统的作用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们,要好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2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