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如何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
作者:张军军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4年第14期
摘要:更新教育理念,开展理论研究;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导师的引领作用;组织读书报告及学术活动;积极开展课外科研;实施科研激励制度,从以上五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学生 科研能力 学术活动
21世纪是科技竞争的世纪,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医学生的科研素质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必须培养基础理论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具备科学研究素养、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使每一名医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以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能力。以下从医学院校的角度探讨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更新教育理念,开展理论研究
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素质的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所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它给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科学思维实践、创造的环境和机会。为适应未来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医学院导师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以医学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树立符合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医学人才综台素质质量观,把加强对医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这一问题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为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每年应投入一定的经费资助和鼓励导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开展医学生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通过制定医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指南,不仅可以提高教育理论研究的针对性,也保证了研究的制度化和经费保障,激发了学生开展研究的积极性。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导师的引领作用
为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科研能力,必须开设基础科研课程供学生选修,如医学文献、医学信息学、图书馆和中外文工具书的利用等,让学生具备查阅文献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择性地开设医学统计学、科技写作、统计软件应用等课程,并让学生掌握科研活动必备的一些如科研选题、申报科研立项,科研调查统计分析、科学信息收集与检索、论文撰写及有关科研方法等基本技能。其学习和从事研究的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将以往单一的传授模式转换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在课堂上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开展自己的研究。在形式上,可以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即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课题组中进行科研工作,本科生、导师、以及研究生可以在课题小组内协作开展研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3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