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感人肺腑 震人心魄》,欢迎阅读!

感人肺腑 震人心魄
——苏东坡悼亡词《江城子 记梦》赏析
苏轼是一位大家,其词、诗、文、赋;琴、棋、书、画无不享有盛名。其中,尤以词著称。众所周知,苏词属豪放派,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其词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中秋怀子由》等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气势豪迈奔放,感情激昂旷达,令人难望其项背。其实人的情感是丰富的,其作品风格自然也不会单一。词从苏东坡手里才把境界扩大起来,不管是风格还是题材都有了发展。从苏东坡留下来的词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有地位的虽然属豪放一类,但数量上却仍以婉约词为多。而其中的《江城子 记梦》,我以为是最让人感动的。
《江城子 记梦》全词是这样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为纪念亡妻王弗而作的一首悼词。
苏轼于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进京考试。为了中进士后不被京城富商招亲,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苏轼和王弗结婚。虽然婚前两人没什么感情,但婚后两人感情日笃。苏轼为官,往往率性而为,王弗每每给予提醒帮助,而且王弗的判断往往是正确的,因此苏轼为官顺心,夫妻生活和乐。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王弗不幸早夭,苏轼再娶王弗堂妹王润芝,但对王弗的思念一直没有停止。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也就是王弗去世十年后的正月二十日,诗人梦见了他死去的妻子王弗,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上片实写。“十年生死两茫茫”写亡妻死后两人的思念之状:妻子死去十年,但对妻子的感情依然,每每想起妻子的现况总是一片茫然,由此设想逝去的妻子也在想念自己,但他又如何知道自己的现况呢?首句作者以夫妻互念写出了自己不尽的思念之情。“不思量,自难忘”写自己的心理:对亡妻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常常去想念,但却无论如何不会忘记。苏轼再婚后,便带着后妻、儿子一起在外做官。虽然后妻王润芝始终柔柔顺顺,对苏轼言听计从,苏轼却不好面对她和儿子思念王弗。但作王弗在一起的日子无论如何也忘不了,对王弗的一往深情也无论如何割不断:一个“不思量”似乎抛开了对王弗的情意,一个“自难忘”却流露了词人更深沉的思念之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承上一句,这深沉的思念之情又能向谁、又能在哪里诉说呢?王弗是葬在苏轼老家四川眉山,而当时苏轼正任密州知州,相隔路途遥远,加上生死有别,正所谓有话要对王弗说,却又没有办法让王弗知道。一个“千里”,一个“孤坟”,加上“凄凉”,可见苏轼的心境。“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由思念而假想:就想是再见面,也是认不出来的,因为我已满期面风尘,鬓发如霜,完全不是以前的模样。王弗去世后,苏东坡因为我当权者王安石政见不同,不得不要求外调任职。正如后人评他说,苏东坡是一个好作家,却不适宜做官。他的心灵像一个天真的小孩,所以任官以后,他屡遭排挤、攻击,生活一直不得安宁。十年来的生活正和与王弗在一起的十一年作了对比,词人多次被贬,憔悴、衰老了不少。王弗再见,又怎能认出来?这几句,写出了苏东坡因思念之切而产生幻觉,也写出了词人对十年为官的身世感慨,暗含对往日时光的留恋。
词的下片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妻子去世十年的时候,词人对亲人的思念更甚,于是在晚上朦胧的睡梦中,苏东坡似乎悠悠地回到了遥远的故乡。这一句紧接上片末的幻觉,引出后面梦中所见内容。“小轩窗,正梳妆”,简单两句,饱含深情,它表现了王弗在世时和词人的亲密无间:清晨,妻子对窗梳妆本是再平凡不过的事,以至许多做丈夫的都忽略了,但词人却清楚地记得。一起生活了十一年的夫妻,该有多少值得回味、值得回忆的东西,作者没有写,而是描绘了一幅日常生活图画,作者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夫妻和乐的生活中了。这种生活平易而亲切,充满了生活气息,平淡中有一种撼人心魄的魅力。“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是写夫妻相见。一别之后,两世相隔。一日相见,要说的话太多,要诉的情也太多,一时又从何说起?——只能默默无语,泪眼相对。人在十分激动的时候往往都说不出话来。所以柳永告别时也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真是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看断肠人。其实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们的“无语”,他们的“泪千行”就包含了千言万语。面对妻子的这种情态,词人自然设想到十年来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妻子在故乡眉山,思念亲人时,总是面对明月,一个人孤零零地在长满矮松的荒凉山冈上独自静坐。据说,苏东坡葬下王弗后,在墓地周围的山冈上栽种了三万棵松苗,希望它们长成松林后永伴亡妻,但后来却一直没有机会回去。松树长得怎
1
么样也无从知道,大概长得不怎么样,所以说“短松冈”。大家知道,在苏东坡的笔下,明月是最能寄托情思的。“千里共婵娟”寄托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一樽还酹江月”寄托壮志难酬之情。这里其实也是用来寄托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本来嘛,王弗已死,何来感情?可见,说王弗思念自己,其实是借此披露自己的心迹罢了。
这首词在表达感情时采用了以平淡写真情的方法:写夫妻十年后的相见,没有追述过去许许多多的浓情蜜意,只写了一个很平常的细节:“小轩窗,正梳妆”。但正是这样一个小镜头却可以让我们设想到,词人和王弗在一起生活的日子此刻已一一浮现在词人眼前,正如前面的介绍,这一句比前后的直抒胸臆如“话凄凉”“泪千行”“肠断处”等更见深情。
这首词写感情还用了一种互衬的方式。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本是写自己对亡妻的思念,却直接写夫妻双方相互思念。自己对亡妻的生活一无所知,想起来心中一片茫然,而王弗对自己同样也是一片茫然,生死相隔,思情可哀。下文写“纵使相逢应不识”,本写夫妻感情笃深,却通过写妻子的“不识”表现自己对亡妻的怀念:自己现在过得这么糟糕,才十年就让妻子认不出来;对比中,和亡妻在一起生活的十一年自己是多么快乐。此处充满了对共同生活的那段美好时光的向往,自然表现了对亡妻的思念。结尾处“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本写每年在妻子的忌日哀肠寸断,总是对着独在故乡的妻子诉说情怀,却说每年的那个时候妻子一个人在凄凉的荒山冈因对自己的无限思念而伤心欲绝。
写作上的第三个特点是思路绵密,前后相互照应。一是前后照应:明明是对王弗深深思念,却说“不思量”,但一个“自难忘”点破了作者思念之切;明明写夫妻刻骨铭心的爱,却说“纵使相逢应不识”,但一个“尘满面,鬓如霜”透露了作者因思念亲人等所经受的凄凉。二是上下片照应:下片记梦是上片“纵使相逢”的照应和延续,生死本不通,但词人却在上片高想了一个相逢的结果,下片在梦中设想了一个相逢情境,前后一贯;前文写“不思量,自难忘”,后文写梦中夫妻相会“小轩窗,正梳妆”,妻子的一举一动都那么真切那么细致,自是没有忘,再用“料得年年肠断处”给予照应,表现内心不可磨灭的深情。
参考书目:《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z7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