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
作者:唐淑琴 崔润平
来源:《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12年第02期
摘要: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多种多样,原因错综复杂。本文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有关知识对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呈逐年增多趋势,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妨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抑制犯罪行为的发生应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从犯罪主体看,犯罪年龄低龄化。青少年的生理普遍早熟,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导致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从犯罪组织看,团伙犯罪比较突出。青少年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
从犯罪类型看,暴力型案件增多。青少年由于年龄小,缺乏自制力,好胜心强,容易意气用事。因此,易犯故意伤害、聚众斗殴、抢劫等暴力型犯罪。
从犯罪手段看,呈智能化。青少年视野相对开阔,其智能也相应提高,在作案手段上,一改过去的盲目性、无知性,出现了智能化、技术化等特点。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占有相当比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主观原因,二是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1.生理与心理缺乏协调发展青少年犯罪的内在原因。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时期,心理发育不成熟,对自身的行為难以把握,面对挫折和失败,心理上缺乏承受能力,因此很容易感情冲动,不计后果,从而发生偏离行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思想上缺乏纪律约束、道德规范和法制观念是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青少年之所以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与其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青少年从小养成了种种不良思想和习惯,在家中讲究吃穿,不尊敬长辈,懒惰、自私、霸道、任性;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恃强凌弱;在社会上横行于市、胡作非为、玩世不恭等。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法律意识。 (二)客观原因 1.家庭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好坏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形成有着直接的、深远的影响。相当多的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的教育不当是紧密相关的。具体有以下几种:家庭残缺型、不良影响型和溺爱型。 2.社会原因
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不少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因素。“拜金主义”思想盛行,充满暴力、色情的书刊、录像、游戏充斥文化市场,这些不健康因素对涉世不深,生理上早熟而心理上还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无疑具有相当大的毒害和腐蚀作用,极易引发青少年犯罪。
3.学校教育的缺失
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但近年来,学校教育存在着不少缺陷,这是青少年犯罪上升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教育内容片面化、闭锁化和差异化。所谓“片面化”是指目前学校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现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使部分青少年法制观念极差,在外界不良影响下走上犯罪道路。所谓“闭锁化”是指学校对性知识教育视为禁区。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转折时期,普遍存在性早熟,应对其进行科学的性知识和道德教育。一旦发现问题,应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教育矫正,不应简单借助于“除名”、“劝退”、“勒令退学”等手段随便开除学生,把矛盾推向社会。这些青少年流落到社会上,无人管教,往往很快加入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行列。所谓“差异化”是指学校应面对全体学生,好、中、差一起抓,对那些后进生、双差生和失足学生更应倾注心血,避免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和上进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1.加强家庭预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子女最早的、也是时间最长的老师。因此,家长从小就应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预防不良倾向发生。 2.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决定性环节,是衔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学校应端正办学思想,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后进生和失足生应耐心细致地帮助、教育,决不能嫌弃、厌恶、歧视,更不能随意开除。学校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担负起家庭教育指导者和社会教育协助者的角色,真正使学生健康成长。
3.加强社会预防措施
劳动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应为青少年就业开辟渠道,尽量使所有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青少年有工作,避免因没有工作而走上颓废、堕落的道路。
4.政法机关要充分发挥打击犯罪、预防犯罪和惩治犯罪的职能作用。
政府部门应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政法机关应加大打击力度,坚决铲除黄、赌、毒等社会毒瘤,对非法网吧坚决予以取缔,对违规经营予以惩处,各社区、居委会都应建立青少年监管机构。总之,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有机结合,防止青少年犯罪,使他们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q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