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常识要讲科学》,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常识要讲科学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建立在对学生及其家长广泛调查、深入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研究结论,反映了当今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揭示了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家庭教育的新思路。
多年来,科学家庭教育理念的传播、教育行为的引导、广大家长教育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不可靠的家庭教育指导和营利性教育机构迎合了家长渴望成功的心态,并进行了许多违反科学规律的传播。因此,家长关心和热衷于投资的东西往往偏离了家庭教育科学的轨道,违背了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这是徒劳和适得其反的。如果他们不被打扰,他们就不能说什么,他们也会帮助孩子的成长。
家长们普遍认同的家庭教育常识为什么被研究结论颠覆了呢?细细想来,正是因为那些常识未必科学,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没弄清楚。
家庭教育应该重视什么?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内容的全面性和过程的连续性。经过日复一日的不断培养和强化,形成了良好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生存发展的能力,是儿童成长成才的基础。研究报告显示,“学生减负没有减少,学习仍然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这反映了家长的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事实上,一些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是学习过程、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和学习能力的改善。针对孩子的分数,对孩子的要求和指导旨在提高他们的成绩。他们似乎可以看到、触摸并立即取得效果,但却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习已经成为老师和家长的任务,这不可避免地让孩子们感到厌倦和抗拒。如果我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学习,注意培养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效果会大不相同。
父母的教育责任是什么?从根本上说,父母的责任是培养孩子成为适应社会的独立的人。父母最该做的事,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许多父母把自己当作孩子学习上的“拐杖”,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财力陪着孩子上学前班、课外班,指望提前的、额外的学习对孩子提高成绩有所帮助。在把孩子交给社会教育机构的同时,也放弃了自身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和家庭自身的优势。我曾引用研究报告结论“学前班课外班都没多大用”发了一条微博,新浪“育儿名博”@王人平先生评论说:“更大的弊端是,很多父母以这种花了很多钱送孩子上各种班的方式,来为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的不作为找借口,逃避责任。因为相比于送孩子去各种班,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孩子学习习惯,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发展孩子专注力、自控力、自信心等意志品质这些让孩子一生受益的事,需要父母更多的付出。”我非常认同这一分析。众多家长看似勤劳、不惜牺牲自己陪孩子上各种“班”,其实是一种不自信、不善于动脑筋的做法。学前班、课外班、择校并不能换来孩子学习上的优势和理想的学业成就的研究结论,应当促使父母们认真反省自己的选择了。
家庭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家庭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在儿童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包括父母的语言教育和体育教育,还包括温暖、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正如研究报告所
说,“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情感支持”,“丰富的家庭活动是智力支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即所谓的“环境教育”。“父亲经常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甚至“家庭晚餐”,这些通常不被人们重视的事情已经成为明显的积极因素,这就是这种“环境教育”的作用。有些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却忽视了夫妻关系。他们愿意在孩子身上投资,但限制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家庭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研究结论颠覆固有的家庭教育常识,所反映的不仅是家长的问题。不能否认的现实是,一些老师更喜欢那些上过学前班的孩子,一些学校依然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社会的正面引领和帮助不足以使广大家长具有科学理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这组报告也启发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进行更多的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h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