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欢迎阅读!

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长期培养的结果,那么,如何引导大班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我将自己在教学与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与各位领导、老师进行交流与分享。
一、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对于大班幼儿来讲,规则应该如何制定呢?教师不是规则唯一的制定者和决策者,应该让幼儿一起来参与规则的建立,这样有助于幼儿对规则的认同和执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幼儿自主选择和设计相关规则,比如,班级安全标志的设计和贴放。这样幼儿会觉得亲切、自然,同时也更加明确了规则。
二、以角色游戏为主,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角色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特点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感知、体验、模仿角色的优良行为,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有意请几名小朋友做发苹果的游戏,让幼儿进入角色实际训练,结果他们都把大的、好的苹果发给小朋友。
三、营造良好的环境,影响幼儿的行为
“龙王的儿子会浮水”,是因为他生长在水中,环境为他提供了生活条件。幼儿的性格还没有成熟,但对环境天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注重环境影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在幼儿园教室的墙面环境中蕴含教育内涵,例如,在柜子上贴上标志,提醒幼儿“物归原主”、“分类存放”等。另外,针对幼儿的需要将各区域进行合理划分,避免幼儿无事可干,避免教师过多指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有序进行,不相互干扰。
四、积极发挥幼儿的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作用
利用孩子们之间的交往使其相互感染,彼此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节省教师很多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评价活动,在帮助幼儿明确是非观,树立身边榜样的同时,使他们学会为客观的认识自我和全面的评价自我。可以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设立评比表,内容包括:学习兴趣、生活能力、劳动意识、生活习惯等方面。坚持每天记录,让孩子们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对有进步的幼儿应及时给予肯定与奖励,让全体幼儿向其学习;而对幼儿的不足要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此外,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因为成人的某些影响会胜过那些空洞的规则,会“潜移默化”,会“润物细无声”。因此,孩子身边的成人,都应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五、家园合作,共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教师要和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统一观念和行动。教师要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比如,大班幼儿的换牙情况比较普遍,帮助幼儿缓解换牙焦虑,了解换牙知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行为习惯之一。我通过观察醋泡蛋的实验,使幼儿认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养成饭后漱口、不舔新牙、每天刷牙两次的好习惯。结合“特别的我”的主题活动,将“换牙我不怕”的教育融入其中,让幼儿通过多种渠道顺利度过换牙期。同时,又如:针对班级中早上迟到现象增多,幼儿不能按时作息的现象,我制定了幼儿早晚时间作息时间表,让家长在家也配合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根据家长反映幼儿在家出现的行为习惯问题,我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家园教育互相补充,相互理解,相得益彰,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a7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