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字书法之美》讲稿》,欢迎阅读!

《汉字书法之美》讲稿
当我拿这木书的时候就在想,现在的社会进步如此之快,网络交 流如此发达,还需要练习书法吗?大家日常交流大多也不靠手写书 信,都是用手机、iPad或者电脑,通过微信、微博等来进行交流,很 少动笔。甚至,大部分人连纸质书也比较少读,更多的是听书,或者 看微信短文,时间这么宝贵,怎么可能还有大量的时间来练习书法? 现在学书法还有意义吗!
当我看了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以上的疑问还没有完全消除, 但是我就像掀起大戏台上幕帘的孩子,不经意间看到了后台里中国传 统书法文化,精深博大!
这本《汉字书法之美》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汉字的演变”、 “书法美学”、“感知教育”、“汉字与现代”,不仅讲述了汉字的 演变过程,而且把这演变过程中的衍生物一一书法的神奇也展现出来 了,就像在我们面前展现岀一个正襟危坐的人悬臂提腕,浑然忘我地 写字的情景。
打开这本原以为会是十分枯燥的学术性的书的时候,我被书中提 到的那一个个时代的“字”体所吸引、被不同种风格的“字”型所吸 引,更被当时写这些字的人所吸引!是谁造了字?书中提到“仓颉作 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是仓颉的时代太遥远了,我们无从印证 那使得“天雨粟,鬼夜哭”的文字究竟是什么样子。但五千多年前, 一个“旦〃字,象征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于是就有了书写, 于是就有了汉字,于是就有了书法之美。当我看到“甲骨文”的时候, 深深被那些像字又像画的文字所吸引,“我喜欢看甲骨,看着看着仿 佛看到干旱大地上等待盼望雨水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在死去的动物尸 骸上契刻着祝告上天的文字……”,当写到甲骨文被发现的时候这样 描述:“清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穷其一生研究金石文字的 学者王懿荣在中药铺买来的药材里看到一些动物骨骸残片。他拿起来 端详,仿佛那些尸骨忽然隔着三、四千年的历史,努力拥挤着说:我 在这里!我在这里!”。你能想象吗? 一块连骨膜都漂洗干净的雪口 的骨骸上那些字争先恐后地召唤着后世的人们,它们已经坚持了很久 了,快要坚持不下去了,快要被熬煮丢弃了!
在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在漫漫时间长河中,汉字 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地完成了每个时 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大篆遒劲凝重、小篆柔和圆匀、汉隶的庄重方 正、唐楷的严整规矩、行书飘逸名士风流、草书狂放不拘小节酣畅淋 漓。“书法的美,就像是通过岁月劫毁在天地中一种不肯消失、不肯 遗忘的顽强卬证。〃汉字的灵魂浸淫
在祖先的记忆中,以美的形式, 血脉相传。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酒醉后提笔书写的“草稿”。草稿能保 留了最初书写的随兴、自在、心情的自由节奏,是一种即兴之举,是 作者最饱满也最不修饰、最不做作的原始情绪。而这种即兴能在不刻 意修饰中体现着书法的字法美、章法美、韵律美、文意美,其出人意 外却又暗合法度,千年以来有几人达到?正因为如此,这篇有涂改后 的“草稿”成了书法史上“天下行书第一”!书法的美有时似不是刻 意去深思熟虑后创作出来的,往往在有意无意之间的遣兴之作更能体 现出它独有的韵味,它是“天人合一”、大巧若拙的协调之美,是作 者无意乃工的率意天真,而非刻意而书的造作之功,《兰亭序》让我 们看到千年中国书法的神话。
如果说《兰亭序》是文人春天饮酒赋诗的雅集,体现着书写者的 优雅洒脱,那么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则饱 含着国仇家恨,血泪斑斑!此文稿是颜真卿为祭悼“安史之乱”中丧 生的侄子而书,行笔间满怀悲愤,运笔沉郁厚重,情难自己,沉痛处 笔画颠倒错落,涂改圈画仿佛血泪斑斑,泣涕淋漓,这是一篇没有眷 录木的“草稿”,让观者阅之同悲共恸。苏轼的《寒食贴》被称为“天 下行书第三”,也是一篇“草稿”其走笔仿佛一曲《二泉映月》般, 行云流水,舒缓合拍,冷寂孤独。
从三件书法“草稿”名作来看,行书美学致高点不在于规矩工整, 而是试图摆脱了形式的限制拘束,倾向于一种情感交融和恰到好处的 笔划架构、线条与章法的融洽,以直抒胸襟般的形式表现其时其感的 抒怀写意精神。
汉字一次次华丽转身,创造了书画一体的传奇,而最具代表性的 属“文人画”,当提到文人画,让我们想起了宋代的苏轼、文同、米 芾,元代的赵孟頫等。他们是文人,不是宫廷画工出身,不追求技巧 的精细。他们的书法很好,以文人书法笔墨入画,事实上也就是以书 法的优越性主导绘画,开创了 “文人画” 一格。至今我们的中国画还 是离不开书法主导绘画。“文人画”的观念形成之后,多了一个“逸” 品。“逸品”强调内在的精神性,不在意外在的形式技巧。苏轼就曾 批判追求写实、形似的绘画,他的竹石就是用书法的墨色笔势入画, 求的是内在精神,如苏轼的墨竹,每一片竹叶都是书法的撇捺,枝干 如篆,细枝如行草,书法己完全入画了。赵孟頫集诗书画三绝为一体, 形成了他那种融诗书画密不可分的美学意境,开创了世界美术史上独 一无二的文学与绘画视觉艺术结合的先例,也就重新界定了“书画同 源”这一古老成语的理解。
谈到书法教育时,我们不得不提起卫夫人的《笔阵图》,其中写 到:“点”是高峰坠石;“一”是千里阵云;“竖”是万岁枯藤;“撇” 是陆断
犀象;“弋”是百钧弩发;“力”是劲弩筋节……卫夫人这种 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重视孩子学习过程的感受体悟,与现代美学思 潮非常接近。于是王羲之的书法就有了刚而柔,撇捺点划间体现得淋 漓尽致的优点。也仅仅是这样的描述,我仿佛看到整个宇宙天地都浓 缩在这个方寸之间,让我忍不住想悬腕提笔,也想回应天地之气。卫 夫人的书法课里,很显然地,开启了孩子全而感知的能力。
当写到建筑与书法时,书中提到中国的建筑和书法是互相融合 的。西方的建筑,不会在门头挂个“卢浮宫〃几个大字,但中国有名的 建筑,例如北京故宫会写上"故宫博物院〃、嘉峪关会写上“天下雄关〃 等等,然后还有无数牌匾对联等你去欣赏。再有,西方的建筑,追求 向上帝的无限接近,追求垂直线的上升,比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而 中国的农耕社会,重视土地,追求对土地的无尽占有,于是建筑倾向 于水平方向的拉伸。这样的建筑美学,对应于书法是汉代隶书的波磔, 左撇曰波,右捺曰磔,正像是屋檐飞张翘起。
如今为什么要提倡书法走进校园、走进课堂?重新将书法定位这 么高?因为书法教学不仅仅是传承几千年的文化,而书法教学则有助 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坚强的意志,我国自古素有:字如其人,书品 即人品之说。书法教学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书 法艺术所展示的内涵远远超过汉字本身,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广 泛地欣赏古今名人的书法作品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通过教学使 学生懂得阳刚是美,阴柔也是美;豪放是美,婉约也是美;外露是美, 含蓄也是美;懂得过尤不及与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书法教学能给学 生带来健康的功效,正确的写字训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体形,正确 的写字姿势,即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体型,并且还起着健美的作用。书 法能不断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创新意识。练习书法能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练习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书法教学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形 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同的书法传递给人不同的情感信息,学习者在 欣赏书法时与艺术产生一种心灵交流与情感的共鸣,性灵得以陶冶, 情操得以培养……
书法教学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我们不仅不能忘记它,更应该呵护她、赞 美她,中国现代教育己经意识到汉字退化这个问题,书法教育得从娃 娃抓起,如今国家教育部门大力倡导书法进校园,学校要开设书法课, 将唤起广大学生与家长对书法教学的重视,相信我们的根会得到滋 养,书法艺术将重新焕发靓丽的光彩。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