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赢泽 《给孩子们》诗歌赏析

2023-05-04 00:4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赢泽 《给孩子们》诗歌赏析》,欢迎阅读!
赏析,诗歌,孩子,高赢泽
《给孩子们》诗歌赏析



10广告学(1)班 高赢泽



芒克(1950- ,原名姜世伟,出生于沈阳,朦胧诗人代表之一。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次年开始写诗,1972年与彭刚搞艺术先锋派”1976年返京之后,相继创办了文学刊物《今天》《现代汉诗》等,发表了诗集《心事》《芒克诗选》《今天是哪一天》等,出版了长篇小说《野事》随笔集《瞧,这些人》等。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并先后应邀赴美、法、意、德、荷兰、等,现居北京。他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他的《给孩子们》揭露和批判黑暗的社会,具有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体现了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对“人”的特别关注。



一、浅析《给孩子们》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完全是纯自然的感情流露。“看着你们可爱的长满一地,并对着我们张开花瓣似的小手”诗人很自然地将孩子们比作花朵,由此可见他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是非常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毫无做作的痕迹。

“我简直羞愧地无地自容,因为我的确给不了你们什么,我既不是太阳做不了你们的母亲,把你们抱在怀里让你们喝我的奶,也不是大地能够手托着,白天与黑夜的盒子把一个个美好的日子给你们端来”诗人因为自己没有什么好的东西给他喜爱的孩子们而感到羞愧,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心和责任心!

“我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虽然是这样,我还是想,就把我给你们吧!就让我做你们脚下的土壤!我宁愿让你们生长在我的身上,我宁愿让你们用有力的根茎去掏空我的心。”诗人把自己比作土壤,而且是甘愿去当土壤,甘愿用自己默默地付出去换花儿的茁壮成长,这是一种多么崇高而又默默的奉献,出了老师为了他的至亲至爱的孩子们甘愿付出一切的无私与伟大。

二、全诗的语言风格及表达技巧




当然一首好诗并不能仅仅靠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还需要高超的文学功底。先该诗语言朴素自然,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句句都像太阳的光芒一样,给人一种无比温暖、无比温馨、无比为之震撼的快感。其次,作者在这首诗上的比喻真切而自然。“张开花瓣似的小手”淋淋尽致地表达出了孩子们的稚嫩、可爱更加突出了老师对其孩子们的真挚的、永恒的爱。最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语言的凝练语言精练,如“掏空”一词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使情感表达的更为真挚,真正达到了“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的境界。

三、结束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让我们为千千万万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无私奉献的教师们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参考文献

[1]芒克 《芒克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 88.

[2]庞秉钧 《中国现代诗选》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8 21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Ec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