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平:从网络红人到主流媒体

2023-01-23 06:3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周小平:从网络红人到主流媒体》,欢迎阅读!
小平,红人,主流,媒体,网络
周小平:从网络红人到主流媒体

作者:暂无

来源:《读报参考》 2014年第35



此前,在微信朋友圈看过周小平的文章《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在前不久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受到习主席接见后,这个草根出身的网络红人迅速跃入主流媒体的视线。在与周小平的谈话中,能感受到他发自心底的爱国情怀,这是一个公民对祖国的责任担当,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应有的思想境界。请看《解放军报》记者边婷婷的报道。

写文章只为表达积极想法

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周小平自幼便跟随父母定居四川自贡,并且一住就是十几年,直到高中毕业后远赴西藏当兵才离开自贡。当记者问起周小平现在对家乡是否还有深厚的感情时,周小平的京味儿普通话立刻变成了标准的四川话:“那肯定噻!除了麻将不会打,我啥子都会哦!”

小时候在四川老家生活的周小平,跟外公和爷爷都非常亲近,周小平告诉记者,他的外公是党员,而爷爷则参加过中国远征军。“小时候经常听到外公和爷爷他们讲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对我有不少影响。尤其是我的外公,他曾经在国外生活过,所以我小时候听外公讲了很国外的情况,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的少年叛逆期来得比较早,不过也比别人恢复得早,在越来越多的学习和生活积累之后,我扭转了叛逆期的观点,形成了现在的观点。”

从形成自己的观点,到写出受到最广泛关注的《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周小平都没有想过走红,只是希望更多的人像书名中所说,“不要辜负这个时代”。“当初开始写只是因为我听到身边很多朋友在说想移民到国外之类的,就想写点东西和他们辩论辩论。我写完以后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只是和朋友、员工分享,没想到朋友给发到了网上!”周小平笑着说:“在这篇文章里,我只是想表达一下积极的想法,想要告诉大家,不论你在哪个社会都必须努力。”从数年前开始在网上发表文章起,周小平常常因为鲜明的观点、独到的见解和犀利的语言受到热议,但乐观开朗的周小平不以为意:“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肯定会有批评的声音,不过没关系,一般看到有人留言批评我也不回应,我并不太在意这些评价。”

提起当兵服役,周小平说他一辈子都忘不了。1998年,周小平参军服役,成为驻西藏某坦克部队的修理兵。“当兵时的我,调皮捣蛋,经常翻墙出去摘野桃子吃。曾经被政委遇到,被狠狠地训斥了一顿。”提起当兵时的糗事,周小平笑得很开心。“虽然我是个调皮兵,但当兵的经历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有了组织纪律观念,学会了吃苦耐劳,军营带给周小平宝贵的人生财富。“当兵还让我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朝着一个目标前进,不达目标不会停,这一点很重要。”周小平说。

思想上的一次大转折

1999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当年58日,北约军队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中国3名新闻工作者牺牲,20余名外交人员受伤。那时,周小平内心受到很大冲击。采访中,周小平坦言,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互联网的熏陶下长大的,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入侵曾给我造成很大影响。但中国大使馆被炸的那一刻,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做中国人要有骨气。

“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件事,可能我还认识不到自己有份守土责任。我刚当兵的时候,觉得要是打起仗,我才不去呢,能躲就躲。但是,当国难临头时,你必须得上。你就觉得你必须时刻握紧手中的枪。”




这件事也成了周小平后来在互联网发表言论的一个初始源头。他说:“在和平环境中生活久了,尤其是互联网普及后,崇洋媚外的声音也多了。”于是,他在互联网上写文章呼吁,激发网民爱国情怀。

两年的军旅,周小平选择了退伍。后来,他来到北京,应聘进入搜狐,做起网络游戏产品市场运营。其间,他还报考了法律专业的大专自考,每天早上6点起床,子夜12点下班,很长一段时间,周小平都是坚持这样的生活作息。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就是发扬军人敢打敢拼的精神。谈起在北京的奋斗经历,他说,从小地方来到大都市,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因为穿着土,曾被当成送快递、送盒饭的,被拦在写字楼下……

用怎样的方式改变现状?周小平的回答简短有力:“就是靠自己的奋斗。把所有事情做得比别人好10倍,做到最好,让别人无话可说。”“把别人对你的不理解化为奋斗的力量。当你做得更好时,别人对你的看法自然就变了,这是你唯一能做的事。只要内心足够光明,黑暗就不能向你聚拢。如果你觉得乌云压顶,那是因为你的内心还不够强大。”

《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一经面世便受热捧,但周小平表示,自己以后不会再出这种时评类的书,“表达自己观点的时评,发表一次就够了,出书最重要的是文化,以后我的书会是文化类,因为文化才是塑造人格的最根本的东西。”

周小平是一味药

周小平和花千芳是近年火起来的知名网络作家。名人被质疑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近来针对周小平和花千芳的很多质疑却不一样,有的是针对两人早年经历玩弄“抹黑”手法;有的站在“阴谋论”的立场上揣测其“发迹之路”;还有的寻章摘句,揪住两人文章中的个别观点和用语,大发诛心之论。

这两个年轻人的文章有激情有文采,但有的时候用语有些偏激,有的时候难免有标题党的痕迹,有的数据、史例、术语还有错漏,这些不足,他们本人也并不否认。周小平、花千芳们网络上的崛起,凭借的其实是一股锐气。他们用这股锐气帮助我们思考和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互联网舆论面前,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换言之,面对纷繁复杂互联网舆论环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世界和国家、个人与社会、现实和未来。这,或许是我们谈论这两个年轻人时,真正应该谈论的东西。

互联网进入中国已经20年了。20年来,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看待世界、国家、自己和他人的视角和心态。互联网给了人们更加广阔的心灵空间,也使有些人的头脑更容易成为别人想法的“跑马场”。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人们可以便捷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指摘别人的看法。“自由”的网络空间、匿名的网络表达,使人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容易被“缴械”。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似乎从来还没有哪一个时期,“找茬儿”——不论是找个人的茬儿,还是找国家的茬儿——是如此方便,是如此能给一些人带来发泄的快感。再加上一些商业网站把以“吸睛”来“吸金”作为运营策略,把和主流舆论“拧着干”作为谋利法门,把网络世界的某些角落变成了滋生“坏消息综合征”的温床。

说了这么多,不是说互联网有多么不好。互联网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和快乐,但由于我前面所说的那些因素的存在,网上舆论也很容易变成一股没有方向的力。周小平和花千芳不仅是坐而论道的忧心者,更是起而行之的行动派,于是就有了以《不要辜负我们的时代》《你的中国你的党》为代表的一批网文在坊间热传。


当我们看到周小平、花千芳这样的青年人敢于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和观点,并且在受到质疑时依然坚定地捍卫它,完全应该为他们点一个赞,不是为了增加他们的知名度,而是为了明天的世界更加清朗。纵然在网络的放大镜和学术的显微镜下,他们文章中的瑕疵或许有些刺眼,却也不能因此而漠视这些文章在思想上的价值,更不应该用恶意去揣测作者的满腔热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BW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