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3年越秀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有答案》,欢迎阅读!

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题1分,共35分。) 1.根据《教育法》,侵占破坏学校的校舍、场地、设备及其他财产的行为,依法承担(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处分 D.罚款处罚
2.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标准和要求的是( )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教育目标 D.教学目的
3.一个人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然后用简要的语词写出重点,这是什么策略?( ) A.元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4.一个7-11岁的儿童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并具有可逆性,这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哪个阶段?(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总是用鼓励的眼光盯着学生,并对正确的答案不断点头这属于( ) A.口头语言 B.书面语言 C. 内部语言 D. 肢体语言
6.老师发现某班学生对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就完成不了,并且参加有点强度的活动时就喊累,这个班的学生应该加强____培养?( )
A.意志品质 B.道德品质 C.纪律观念 D.文化知识 7.在一个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8.“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体现了( )
A.听觉适应 B.肤觉适应 C.视觉适应 D.嗅觉适应
9.学生把学习的解决一次函数的经验,应用到解决二次函数的过程中,这是(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10.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发散思维 B.知识迁移 C.原型启发 D.创造性 11.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 )
A.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B.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方法 C.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途径 D.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学环境
12.教师为了讲解知识,向学生展示图片、模型和工具 ,这是( ) A.实物直观 B.言语直观 C. 模象直观 D.肢体语言
13.小张的性格胆小,由于怕讲错话,不敢在公开场合演讲,同时在与同学交谈时也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这是( )
A.广场恐惧症 B.社交恐惧症 C.单纯恐惧症 D.焦虑症 14.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关注( ) A.任务 B.生存 C.成绩 D.学生
15.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诱导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对该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去渴求知识,这体现了教师的什么作用? ( ) A.引导 B.指导 C.管理 D.主导
16.教师通过讲述雷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哪种德育途径? (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自我教育法 D.实践锻炼法 17.当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法时,某个学生急迫地对答案进行验证,但往往是错误的,这种认知风格是( )
A.沉思型 B. 冲动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8.在安排课程表时,_____往往安排大量的时间。( )
A.课外活动 B.上课 C.实践锻炼 D.文艺表演 19.教师在教学中要写多种计划,其中最重要的是( )
A.学期计划 B. 课题计划 C.课时计划 D.学年计划
20.教师在上初中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时,先通过两个词语“保护庄稼”“妙手回春”让学生猜两个历史人物,然后进入教学,这是( ) A.直接导入 B.游戏导入 C. 故事导入 D.问题导入
21.学生根据诗词《沁园春·雪》的描绘想象北国的风光,这是( )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 有意想象 D.无意想象 22.学生对自己未来能否考上重点大学充满信心,这是(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信任感 C.自我价值感 D.自我效能感 23.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24.1879年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 A.马斯洛 B.冯特 C. 华生 D. 马卡连柯 25.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美国杜威主张()
A.学生中心 活动中心 经验中心 B.教师中心 经验中心 课堂中心 C.学生中心 书本中心 活动中心 D.教师中心 课堂中心 书本中心 26.学习_______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科学知识 D.思想品德 27.一位哲者说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这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传授给学生知识 B.传授给学生间接经验 C.养成学生的品德 D.发展学生的能力 28.孔子认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29.成语“少年得志”与“大器晚成”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0.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
A.特定社会背景 B.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C.教育理想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1.某家长怀疑学生早恋,趁学生不在时偷看其日记,这侵犯了学生的( ) A.选举权 B.言论自由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
二.判断题。判断正确的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涂A,判断错误的涂B。(共15分) 36.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及发展学生的智力。( )
37.课堂上,老师的肢体语言应该简单,一个肢体动作表示一个单独的意思。( )
38.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
39.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回答;根据学生的答案,接着提出问题。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 ) 40.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 )
41. 主张通过组织健全、合理的教育集体来教育学生的教育家是桑代克。( )
42.德育过程是中学生知、情、意、行等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道德行为是道德发展的关键。 三.论述题。(20分)
51.小李是一个年轻老师,他在担任某个班级的班主任时,如何与学生一起建好班集体? 10分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共同的目标,才 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 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 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85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