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六,现代研究唯识学的意义与价值》,欢迎阅读!

六,现代研究唯识学的意义与价值
这个问题应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对于佛教徒而言,二是对社会学者而言。佛教徒是修行佛法的人,一个修行者应该对所修之法有足够的认识,唯识学就是对修行方法、修行过程、修行目的以及修行主体心性本然的解释之学。不懂唯识学就等于不知如何修证佛法。其它法门也讲修行方法,但是由于对法相细节没有详明阐释,因此所谓的修行实际上是笼统的。印度佛教大乘法共有两轮,一空一有,唯识学是有宗之学,是广般若学,也就是修行之法、瑜伽之学;空宗是中观学,是深般若学,也就是佛法根本见之学。有宗后出,它把中观深见全部继承过来,并于法相细节详加论述,揭示了心识转依因果规律。对于一个修行实践佛法的佛教徒而言,研究唯识学的意义与价值实在是最为直接现实的。对于现代的社会学者来说,唯识学也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唯识学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学、逻辑学、伦理学、辩证法之内容,特别是唯识学对人的心理结构、心理功能、思维机制的阐释,对于今天的心理学家,也有极大启发作用。唯识学的方法论是把因明逻辑和中道辩证法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思想体系中,所以唯识学的范畴和命题在论理上都是极成的。唯识学家反思我人心识深层,并有效地将心识深层的智能开发出来,从而使我人之存在由必然性化为自由性,仅这些就值得科学时代的今人所探求。今天的时代是方法论的时代,自然、社会和人类心理的原理,要有有效的方法论方可契入,唯识学就是认识诸法实相的方法论。今天的时代是人本的时代,唯识学就是以人为主体的心识学,唯识学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人学。识化世界就是人化世界,人与佛本性不二,只是迷悟有别。所以作为实践主体的人,要转迷成悟、转识成智,就必须按照有效方法来实现转依,而唯识学正提供了圆满的实践方法。如上所述,唯识学的现代意义与价值就自不待言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5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