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0分现象》,欢迎阅读!

200分现象
华侨生联考本是国家为了照顾海外华侨子弟考国内大学所开设的考试,如今却成了一些投机取巧者入读名校的捷径。200分就能考上的现象由此导致。
国内考生想考取国内重点大学动辄要超过一本线几十分,尤其在一些竞争更为激烈的省份,往往要高一本线上百分才有入读国内顶尖名校的机会。相对而言,华侨生联考试题相对简单且不需要如此高分。连续五年,满分750分的华侨生联考,第一批文史类、理工类的录取分数线都是400分,第二批本科院校文史、理工类为300分,预科在这个基础上减20分,艺术类、体育类院校(专业)均为200分。比较近五年的普通高考和华侨生联考的升学率,每年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大概是950万人次,考入985、211名校的比重在2.3%左右;华侨生联考每年的报名人数仅有4300人左右,考入985、211大学的比重是78%,考上二本A类大学的比例为95%。从数据上来看,利用华侨生的身份参加联考确实是一个相当诱人的方法。
通过移民中介和培训机构的包装,前后花费不到五十万元,“土著”考生摇身一变“华侨生”就能低分进名校。这种操作看似违法,却没有明文政策去限制,这就让“华侨生”家长和中介们有了可乘之机,并在各种宣传下让这种现象愈演愈烈。
与此同时,受这类“华侨生”冲击最大的,当数那些真正的华侨生。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真正在海外接受教育的华侨子女根本考不过这些土生土长的大陆考生。”在“挤出效应”之下,这些
华侨生本该拥有的入学资格被纷纷抢占。如:复旦大学在2016年全国联招中,文科最低分数线为621分,而2014年为562分。分数线的大幅度上涨跟试卷的难易程度以及报考的人数息息相关。简而言之,本来数量不多的华侨子女通过联考能享受政策进入理想的大学,但由于大量被包装过的内地学生的涌入,真正华侨生的录取比例大大降低,这类被包装过的内地学生成了真正的政策受益人。
200分“华侨生”现象虽不违法,却严重扰乱正常的考试秩序。在不会得到任何惩罚的环境下,选择钻这个空子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事实上,这类现象只要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制定相关法规并严格执行,让走这条“歪门邪路”的人付出惨重的代价,是完全有办法遏制内地生“变身”现象的出现的。否则,单凭媒体曝光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这个渠道,变相助长这类现象的蔓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5H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