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2022-08-17 20:09: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关系》,欢迎阅读!
儿童文学,语文教育,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儿童文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作者:吴天航 黄馨宇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7

摘要:目前中国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教育,儿童文学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的加入到教材课本中,儿童文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就显得更为密切。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强制性和家庭教育的局限性是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儿童文学语文教育强制性创造力

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先生从儿童阅读的角度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育文学教育是一张纸的两面,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文学教育本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小学语文教育理论的题中之意,它客观上的缺失,不仅使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育变得片面,而且极大地削弱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健全的人的品性的养成和创造力的培养。他强调了儿童文学语文教育中的重大意义。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在叶圣陶先生看来,语文课本要符合语文教育的规律还要激起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儿童的智慧,但是在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王泉根、赵静两位学者研究发现有几种现象:1小学阶段,文学作品只能作为识字、阅读的工具,现在的很多学校确实把识字当做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从而忽略了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对儿童思维的启发作用。2、认为学生学习文学,就是要学习文学历史上的名家名篇,儿童文学往往被认为是小儿科,它的文学价值不被承认。如果只能阅读文学名篇,如国外的《老人与海》《飘》,中国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不考虑儿童的认知水平,就强制推荐阅读,这样会使儿童认为文学内容枯燥无味,丧失阅读的兴趣。笔者认为,学校的应试教育导致教师对小学文学作品进行分解性的分析,文学性降低,文学内容的固定模式影响了儿童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形成定式思维,不利于儿童形成发散性思维。 二、 导致这种教育现象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崇尚着追求商业效益的风气,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了整个文学的格局,包括儿童文学的创作,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状态。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的儿文学作者,与90年代以后的儿童文学作者在创作形式和观念上有很大的不同,从郑渊洁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童话大王》到郭敬明的《幻城》,本来应该很自然的新老交替,却在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上的差异愈发明显,市场观念在老一代的作者中是不被认可的,甚至是十分忌讳的。但今天的作家则想尽办法使自己拥有巨大的市场效应,拥有更大的读者群。所以,今天儿童文学创作,如果按照过去的说法,创作的主体性似乎在迷失。市场化就要追求时尚性和大众性,所以当代的儿文学创作者追求商业效益,就不可避免的倾向时尚化和娱乐化。 () 学校教育具有强制性

包括教育体制、教师的责任、纪律的约束 考试制度等方面。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理解方式不同,使得教学活动永远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和班级,因材施教在这种集体性的教育中永远只是一个努力的目标而不可能完全实现。

学校强制要求学生背诵经典诗词。在考试的压力下,教师把文学作品拆分成片段,破坏了作品本身的审美艺术性,而把文学作品当做应试教育的一种工具。例如在沈石溪《为了让你多看我一点》(作品选中第48)的作品中,教师把成绩当做衡量好学生坏学生的标准,所以导致我变坏成绩一落千丈就是为了让韩老师多看我一眼,最后逼走了韩老师的结局,对孩子们的心灵就有了极大地影响。现在的小学中,仍有很多观念守旧的教师仍把成绩当做衡量标准,所以对孩子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首先是家长的观念,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未来少走弯路,所以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扼杀他们的天性,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常新港《我能有一只唱歌的鸭子吗?》(作品选中第40页)的作品中,对比了生活在农村的包子妈和生活在城里的刘一唱的父母对待孩子态度的不同,刘一唱的出走就是因为父母对他的爱让这么小的一个孩子感觉压力很大,自己的天性得不到释放,而包子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正常的,让包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压力,让包子快乐的生活当然,家长的素质也决定了孩子未来的生活,以及他对生活的态度,价值观念的形成。现在国家提倡减负,在实质上是家长对孩子的加负,牺牲了孩子当下的幸福,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削弱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科学的中小学语文教学

以儿童为本位的教学——进步的儿童观,发源于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儿童的认识和发现起到了催生的作用。人文主义意识到应该谨慎地、细致地对待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权,发展儿童的独立性,激发儿童的创造力,给儿童写的读物要对儿童有吸引力。以儿童为本位教学,应该以寓教于乐的原则展开。首先要使中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把教学内容限制在儿童自身充满兴趣的范围内。使儿童不致对语文教学的内容产生厌倦的情绪,从而保持着对生活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创造出真正的属于儿童自己世界的语言。例如周静的《叮当响的花衣裳》(作品选中第160页)中花衣裳代表着妈妈对大山的怀念,也表现了妈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zO.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