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机械类方向的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机械类方向的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类方向的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机械类方向的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械类论文参考文献1 【1】 王遐.随车起重机行业扫描.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3):68-71
【2】 王金诺,于兰峰.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3】 卢章平,张艳.不同有限元分析网格的.转化.机械设计与研究,2009(6):10-14 【4】 朱秀娟.有限元分析网格划分的关键技巧.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1):185-186 【5】 姚卫星.结构疲劳寿命分析.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50-54 【6】 桥斌.国内外随车起重机的对比.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7):91-92
【7】 王欣,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截面拓扑优化.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3):374-379 机械类论文参考文献2 1 金会庆.驾驶适性.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2 蔡 辉、张 颖、倪宗瓒等.Delphi法中评价专家的筛选.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5,1:49~55.
3 侯定丕.管理科学定量分析引论.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4 王有森.德尔菲法. 医学科研管理学(刘海林主编.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79~289.
5 安徽省劳动保护教育中心编.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及其编制说明汇编第三辑,1987. 6 Kaoru Ishikawa. Guide to Quality Control.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Tokyo. 1982:42~49
机械类论文参考文献3 【1】郑文纬,吴克坚 .机械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 机械创新设计 .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温建民. Pro/E wildfire5.0 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 .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2009.
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孙志礼.机械设计 .东北大学出版.2011 张也影.流体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 2001,16(2):99-102. 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李运华,机电控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机械类论文参考文献4 【1】 邹银辉.煤岩体声发射传播机理研究.山东: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2】 贾宝新,李国臻.矿山地震监测台站的空间分布研究与应用.煤炭学报,2010,35(12):2045-2048
【3】 柳云龙,田有,冯晅,等.微震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4):1801-1808
【4】 徐剑平,陈清礼,刘波,等.微震监测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新疆石油天然气,2011,7(1):89-82
【5】 汪向阳,陈世利.基于地震波的油气管道安全监测.电子测量技术, 2008, 31(7): 121-123
【6】 何平.地铁运营对环境的振动影响研究.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7】 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 崔自治.土力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许红杰,夏永学,蓝航 ,等.微震活动规律及其煤矿开采中的应用 . 煤矿开采,2012,17(2):93-95、16
李铁,张建伟,吕毓国,等.采掘活动与矿震关系.煤炭学报,2011,36(12):2127-2132 陈颙.岩石物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秦树人,季忠,尹爱军.工程信号处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董越. SF6 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及振动信号的分析.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张谦.基于地脉动观测的城市地区工程场地动参数及反演地下结构的研究.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刘振武,撒利明,巫芙蓉,等.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8(5):843-853
聂伟荣.多传感器探测与控制网络技术-地面运动目标震动信号探测与识别.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1(6).
T. Damarla and D. Ufford,Personnel detection using ground sensors.Proc. of SPIE, Orlando,FL, 2007, vol. 656205, 1-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sW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