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黑社会》到《以和为贵》:思辨和文化的缺失》,欢迎阅读!

从《黑社会》到《以和为贵》:思辨和文化的缺失
赵卫防
【期刊名称】《当代电影》 【年(卷),期】2007()2
【摘 要】杜琪峰在多次访谈中,将自己的创作轨迹分为三个阶段,其中1996年之前的创作被他归入第一阶段,在此期间他主要遵循市场需求拍摄了一系列纯粹的商业类型片,这些影片如《八星报喜》(1988)、《审死官》(1992)、《济公》(1993)等票房颇佳,但这些影片总体上体现出杜琪峰更像一个技术娴熟的电影艺匠,距离营造自身的风格美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成立“银河映像”开始,他进入了营造“作者”类型风格的第二阶段。杜琪峰这一阶段转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的某些影片如《暗战》(1999)、《枪火》(1999)不仅取得了市场佳绩,还在各种电影节上为他赢得了多种荣誉,也使杜琪峰对“作者”类型路线有了更深一步的自信。从2003年开始,杜琪峰已不再满足于对类型电影的单纯解构, 【总页数】3页(P52-54)
【关键词】《黑社会》;以和为贵;文化;思辨;市场需求;杜琪峰;《审死官》;《济公》 【作 者】赵卫防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细菌黑社会之以和为贵 [J], Jef Akst;刘磊(翻译) 2.武术散打文化缺失之思辨 [J], 孙振中;马多玲
3.《以和为贵》比不上《黑社会》?——兼论香港电影的欣赏方式 [J], 杨波 4.《黑社会之以和为贵》中音乐对人物矛盾的刻画 [J], 王月明; 5.从文化视角探讨日本"以和为贵"文化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J], 李翠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n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