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2022-10-06 02:5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中国,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之史学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财富。

而史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史学、发展、地位与意义

正文: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先人创造的文明史册中最为瑰丽璀璨的乐章,是对五千

年华夏文明前进步履的生动记录,是对中华民族不断创新精神的凝聚和聪明才智的结晶。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文字,古代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伦理、史学等领域的辉煌成就。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史学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之史学

史学,从广义上讲是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它是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在我看来,史学是通过记述和研究历史演进,以展示未来的学科

历史记述,受主客观条件局限,不可能完整、全面,还可能出现歪曲事实的情况。这其中有诸多原因,比如:一,搜集史料的制度有局限,记述范围不可能面面俱到。二,进行记述的人,居庙堂之高则不知江湖之事,而局江湖之远则不知庙堂之事。三,随着历史发展,修史中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劲,政治思想决定修史的主导思想,主流思潮决定修史者的基本意思等。由于这些原因,后人所见的历史记述,已经不可能是“纯粹”的人类社会演进客观过程,而是作为社会主体所代表的演进主流的基本历程。因此,对历史记述进行研究,就要弄清真相,并进行诠释。史学就是在弄清真相和进行诠释的不断交织中成为一门学科的。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程中,中国史学形成了自己诸多的特征:

(一)功用趋于政治化。史学功用问题,实际是治史宗旨问题,也即研究历史的目的与任务。



1


(二)思想日益伦理化。贯穿中国古代社会的,先是以氏族血缘为纽带,后是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宗法观念。它不仅对古代哲学思想有着明显和直接的影响,而且深深地渗透到史学领域内。

(三)皇家修史制度化。皇家设立了专门的修史机构——史馆,完善了史官制度修史书成绩斐然。

(四)史籍形式多样化。如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学案体和史评体等。

史学之发展

史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六个阶段。

(一)先秦时期,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由于在更久以前没有文字我们的祖先便靠脑记口说,并以结绳刻木等简单形式,把重要事件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我国虽早有史官的设置,但最早的史官并不像后世那样专门记述人的活动,而是充当神、人的媒介。后来,史官才逐渐从神职中分离出来,专司人事。随着史官的设立,有关历史的记载日益增加。春秋末年,孔子编成了《春秋》一书,为中国史学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而编年体史书《左传》的诞生,更标志着中国史学逐渐形成。

(二)两汉时期,中国史学的确立时期。期间,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开创了中国史学的新纪元。之后,东汉时期的班固编《汉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这对我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史学的大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史著数量增加,史著种类繁多,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四)隋唐时期,我国史学的繁荣时期。主要表现在:史书数量有了更大的发展,正史编撰成绩斐然,官修史书制度正式确立,出现了史学理论著作。

(五)五代、宋、元时期,我国史学继续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正史的编修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产生了《资治通鉴》《通志》《文献通考》 三部通史著作,民族史得到了发展。

(六)明、清时期,我国史学的嬗变时期。随着社会生活中新经济因素的出现与增长,史学出现了新的特点,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不断问世。





2


史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现代意义

中国史学发展至今,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学兼天人、会古通今;劝善惩恶、激浊扬清;以古为镜、经世致用;尊重历史、秉笔直书;兼备四长、尤重德识。这也间接地表明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现代意义。

史学作为一门经世之学,从它诞生起就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在古代学术领域中,史学的地位极高,成就巨大,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主干和基本内容之一。另外,中国古代史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中国古代文明生生不息,保持连续不断的纽带。由于中国古代史学的历史记述系统性、完整性极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组成社会的各个阶层以及各个历史时期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都通过史学得到完整保存和综合性的传播。史学正是一座蕴藏着历代传统文化结晶的宝库。

中国史学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及特点,它是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惟一途径。认识中国历史,也是认识中国现状、国情的必备条件。历史经验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因此,历史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另外,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表现在文化上、感情上、心理上的强烈认同感。故通过鼓励各民族同胞学习研究中国历史能大力弘扬中国的优良传统道德和爱国主义,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对培养“四有新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史学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史学,掌握丰富的中国历史知识,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一份力量。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f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