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读后感

2023-03-24 18:4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学随笔、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随笔,教学
教学随笔

---------教学《鸡兔同笼》后的教学反思

《新课标》常提醒我们,数学来源于生活,要把平时的数学内容有效地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性,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近所上的六年级数学广角之“鸡兔同笼”一课时乃是生活数学的最好范例。现就对课后所想到的几个问题与大家交流。

1.课堂实录:

第一步:了解《孙子算经》中所介绍的“鸡兔同笼”问题。此步必须让学生了解题目的意思,并知道鸡与兔明显的特征区别,从而来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特征来分析问题。

第二步:把《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提升为简单的现代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第三步:总结反馈讨论的结果。并展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第四步:运用学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包括《孙子算经》中所介绍的“鸡兔同笼”问题。

2.课后反思

1“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问题,也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数学经历。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老师的点拨下能顺利地解答问题。在一开始本人所采纳的引入虽然显得单调,但能抓住让学生回归于生活这个特征中去,从而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时缺少一些情景的演示,不够直观。要是能用媒体加以特征的对比演示,问题会更加容易解决。

2)本内容重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大家都共享收获。随意采用了尝试讨论法。但由于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最终只讨论出了三种解决办法。即:列举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还有更多课前预设的方法未能成功讨论出来。在教学中,由于时间问题,也未能将其他几种方法教给学生,显得很遗憾。

3)此内容在教学中本人很注重一点,就是注意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研究,因此把例子改编为简单的数值。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再解决古老的数学问题。同时,教学中,也体现了从高度地思维方式去理解解题思路转化为一般的数值计算方法的过程。

4)在教学过程中,有个别生成点未能好好把握,也没有及时给予学生答复,这是本人在教学中的最大不足,也是本人今后提高教学能力的主要方向。即:把握课堂生成。




读书笔记

——读《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研究》后的感想

“体验”这个词,广泛传播于教学研究之中,尤其是数学教学,更讲究的是体验学习。伽大默尔说“只要某些东西不仅仅被经历了,而且其所经历的存在获得了一个使自身具有永久性意义的铸造,那些这些东西就成了体验。

“体验”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是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体验是一种能生发与主体独立自我密切相关的独特感悟或意义的情感反映。体验要求参加者去“做”去“感受“,它强调“主动”“现实化”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使生活化真正成为数学体验学习的基本途径呢?1.善于把生活语言抽象数学语言。2.巧于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教学模型。3.敏于利用学生的材料作为课堂学习材料。4.敢于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5.乐于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索的机会。6.乐于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氛围。7.重于为学生设立“生活数学采集本”

那么,我们又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效地体验数学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把握以下几类方法:情景体验与游戏体验、操作体验与数感体验、比较体验与对比体验、感觉体验与知觉体验、想象体验与高峰体验、成功体验与挫折体验。这些方法如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足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平时去关注、有意地去设计教案(预设),同时也要灵活地把握生成。

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尤其是我们高段数学,缺少让学生充分体验的过程。阅读了此书后,立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时间体验,给予学生过程体验,给予学生有效体验。体验合作中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挫折的感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KP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