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语段归纳

2023-03-24 16:42: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说》语段归纳》,欢迎阅读!
归纳,马说》
《马说》语段归纳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 其真不知马也。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

8、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 10、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1、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之人 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12、课文写了“千里马”的那些遭遇?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 “遭遇”(见课文)利用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1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4、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修辞:排比

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

15、怎样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因为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本领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比,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原因。

16、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17、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

18、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

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

19、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说说理由。

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 20、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

21、对于人才,有人主张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你将采取什么办法把人才留住?并简要说明理由?

尊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愿意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

22、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3、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不一样。马说是让伯乐发现人才,龚自珍是上层领导到下层去选拔人才 24、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 下联:仕途失意作马说

25、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及含义。

答:①食马者 食通饲,喂养。②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显现。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④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 ,表示疑问语气。 26《马说》一文题目中的是什么意思?

答: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①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②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28、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什么特点?答:托物寓意。

29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本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①千里马比喻人才;②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③食马者比喻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愚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

30、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其根本原因谈谈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①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揭示了统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埋没人才,啥、甚至摧残人才的在、社会实。

31、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可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

答:因为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被埋没。同理,没有伯乐式的人,即使有人才,也不能被发现任用,只会被压抑而弃之不用。 32、如何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与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因为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所以遇到不懂马的食马者,千里马只能有如此遭遇。

33、文章结尾处为什么直接引用食马者所说的天下无马这句话? 答:其目的在于表现封建统治者的愚妄无知

34、第三段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而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①排比;②增强语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35、本文描述了千里马怎样的悲惨遭遇?有什么作用?

答:①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揭示人才终生被埋没,才能不得施展的命运。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揭示人才因饥饿而无法展现才能的无可奈何的痛苦。

36、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抨击。 37、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政治主张? 答: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38、文章结尾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作者对不知马的食马者的嘲讽与愤慨之情。 39、文中最具有讽刺性的情景是什么?为什么?

答: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边折磨千里马,一边慨叹天下没有千里马,真是绝妙的讽刺,作者生动地刻画出统治者愚妄无知的形象。 40、这篇文章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告诉人们要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人才,不能压制、埋没人才。

41、千百年来,怀才不遇之士常常感慨万千,如果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人才,也不被重用,你将怎么做?

答: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没有遇到伯乐,我也要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为社会做出贡献,让自己的人生充盈美好。

42、请写出古往今来,曾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的名人及这些人发出了无尽的感慨。

答:①刘禹锡,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3、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概括他的事迹。

答:①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使齐国强盛起来。 44、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答:无才难做千里马,有志可成万里驹。

4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 人才 ; 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食马者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46.第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47.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48.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49.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0.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2P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