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制度“社会断乳”

2023-05-08 00:3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生育制度“社会断乳”》,欢迎阅读!
断乳,生育,制度,社会


从《生育制度》对“社会性断乳”的认识

内容摘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步入21世纪,改革开放的洪流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青少年犯罪数据上升,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的问题?青少年问题与社会性断乳”有何关系,社会性的断乳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它是由人类抚育作用的基本目的决定的,让青少年顺利成长为成人,顺利的“断乳”,是社会工作发展应当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生育制度 费孝通 社会性断乳 家庭结构 青少年

读了费孝通的《生育制度》,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初读,耳目一新,我便被费孝通新奇的观点所深深吸引。再读,茅塞顿开,我又被费孝通深邃的思想和严密的论证所折服。每每读过一段精彩、深刻的论证,我会停下片刻掩卷思考,当片刻过去,豁然开朗,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思想,还一次次地被费孝通的学术魅力所征服。现在我已然成为费孝通的一个忠实读者,由衷地崇敬费孝通的思想和学术品格。严谨的思考,缜密的文风,深刻的剖析,精彩的论述,构成了这样一部令人信服的学术巨著。

从生育制度的功能——保障种族延续,到双系抚育,从婚姻到家庭,费孝通通过《生育制度向我们阐述了他的一整套生育制度理论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对司空见惯的社会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刚刚接触社会学的我增添了对所学专业的浓厚兴趣。

在《生育制度》总共十六章中,我对第十章“社会性的断乳”感触颇多,在我看来,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这样一个时期,正面临一些由社会性断乳引发的问题,也正亟待我们自己和社会去解决这样一些问题。以下我将主要针对这一专题谈谈我的认识。

所谓社会性的断乳,是指由于家庭具有暂时性,孩子长大了就要脱离原有的抚育团体去成家立业,脱离原有的父母子三角结构而要去和另外两点结合成新的三角形,所以在原有的三角形中就得及早防范亲子间持久的联系。这自是违反人性和社会结构的性质的,但是在家庭这种特殊的社会团体中却不得不然。在相当时间亲自联系必须被逐渐切断。这过程我们称之作社会性的断乳。

社会性的断乳,是由生理上的断乳类比、引申而来的。婴孩靠母乳才能生长,但是长到一个时候,却不能老是靠母乳了。母乳不但不能满足已长大了的孩子的营养需要而且对于孩子的消化能力也还有不良的影响,于是在一定的时候孩子要受到不痛快的断乳。

在费孝通看来,社会性的断乳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它是由人类抚育作用的基本目的决定的。由于抚育作用的基本目的是在养成和实现独立的社会分子去继替社会结构中的缺额,可以说,“战争的目的是在结束战争,抚育的目的是在结束抚育”,抚育作用本身是在促成孩子的独立能力,去接替社会结构中的缺额,社会分工合作结构的完整性,达成种族的延续,然后依靠社会的完整来保障每个人的生存和健全生活。所以就个别家庭来说,家庭具有暂时性。


费孝通首先阐述家庭的暂时性,他先从一般社会团体的永久性入手,提出家庭这社会团体是永久性的还是暂时性的这一疑问,然后通过与学校作比较,指出家庭的亲属关系是个别的,是认人的,因而家庭是暂时的团体。而且,虽然抚育工作从普遍上说是永久性的,然而就每个家庭来说却有一定的时限,完成了抚育工作就完成了个别家庭的任务。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了家庭是暂时性的结论。 然后费孝通笔调一转,转而阐述三角的团结。抚育本身不是片面的,一个能给孩子完全教育的团体必须是一个经营完全生活的团体,而且家庭积累的事务逐渐累积得很多,夫妇结合虽在理论上说是为了抚育孩子,事实上也是一个分工结构的基本单位。父母为孩子提供供给、保护和教育孩子在和父母一起居住的时候,很早就参加了家庭的共同工作成了分工结构中的一分子,对团体也做出了贡献。出于分子间相赖为生的习惯,团体加强了持久性,养成了团结的力量,发成了要求继续存生的趋势。家庭既是最基本的合作团体,这种趋势必然是很强的。 写到这里,费孝通已清晰地为我们呈现了一组相互对立的矛盾:家庭的暂时性和家庭内部的团结。三角破裂是功能的完成,然而密切的联系、亲热的感情、家庭的团结和持久又会阻碍抚育作用的基本目的,这使社会陷入两难境地

家庭的暂时性和家庭的团结两个作用相叠加,产生了第三节的主题——温存的留恋。人类幼年依赖成人的保护和供养,而家庭正是保障孩子得到保护和供养的文化设备。父母无偿地授予孩子他们的劳动成果,并且充当了冷酷的环境和孩子之间的缓冲。家庭里多的是迁就、谦让,少的是争斗。因而,当人们离开父母独立自谋生活时,便会产生温存的留恋。古今中外无数的人曾用诗篇来歌颂这温存留恋的心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在《游子吟》中寄托一个游子的乡思。“小时候,乡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在《乡愁》中抒发小时候母子分离时对母亲的思念。我们还可以发现,古时女子出嫁时都要以泪洗面,以此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永生难忘和要离父母而去时的不忍之情。社会性的断乳给孩子和父母带来的必然是难以割舍的痛苦,这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一道门槛。社会性的断乳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情感上、心理上的断乳。 费孝通曾提到他小时候去城隍庙的故事,其实我们的记忆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小时候父母陪我们去理发,尽管我们对理发有些不情愿,甚至有些害怕理发师手中的剃头刀,但只要有父母时刻守护在身旁,心中的顾虑就少得多了。但是当有一天父母要求我们自己去理发时,心中的恐惧和不自在便立即又重新出现了。一个人一旦发现父母并不是全能的保护者的时候,不免会发生一种深切的恐慌。

费孝通指出就如同母乳到一定阶段会产生副作用一样,社会生活也有这种类似的情形。孩子早年的抚育需要父母的保护和供养,但是长到一定时候,孩子不能专门在父母的荫庇中生活了。继续这样生活下去,会引起不良的结果。因此要有一个成年仪式,就如中国古代的冠礼。古时人们在这仪式中,通过生理上的痛苦和社会上的隆重仪式,使受这仪式的孩子,心理上得到一个极深的印象,那就是他从此是成人了。他得在这一个仪式中抛弃从小养成的童年态度,使他在心理上有做成人负责生活的准备,同时也在父母方面造下一个心理上的割舍。如果在心理上缺乏一个明显的转变,对于个人人格的完整上可能会发生不良的影响。 相对于古代社会我们可以发现,现代社会中成人仪式已经被大大地淡化,仪式大大地简化,有些地方甚至已看不到这一仪式。这往往会造成将要成年的人在心理上和生活技能上准备不足,严重的可能造成心理疾病。这些社会问题在我们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q0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