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欢迎阅读!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表达能力分为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不同方法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赖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增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标签:语文教学初中表达能力
一、目前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缺失
应试教育的限制
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发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现在虽然倡导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但也还是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桎梏,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语文学习的关注重点放在了应对各种文化课的考试上,从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师固有观念的影响
在现有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受应试教育影响的教师占绝大多数,这些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已然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时期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无法积极主动地针对学生的需求开展相应的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实际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一来,抑制了语文教学的灵动性与开放性。
家长施加给孩子的学习压力
一般来说,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压力会相对于以前较小,但是越来越多的家长要孩子“拼时间,拼成绩”,强迫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培训班,大多数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占据,由此导致学生在正常学习时间精力疲乏,学习效率低,有的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缺少针对性的训练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忽视学生在学习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性,只是一味的强调对语文学科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面对内容繁多的知识体系已经不愿再花时间去训练表达能力了。
二、有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一)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发展的前提。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有效表达自己观点意见的前提,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关键,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学生顺利与人交流的重要方法。
三、有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在教授完《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全面且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并且向往与大自然一起舞蹈的情感。可以引导学生对家乡自然景观的关注,例如贵州省比较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教师可带领学生实地感受,对学生加以引导,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者是以《桃花源记》为例,写一篇写景叙事的文章。这样不仅可以感受本地区丰富的文化特色,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课文学习完之后,对学生进行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给学生创造表达的空间,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善用提问,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为学生说话提供实践锻炼空间。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倾听,也要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观察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达是否通畅,表达前后逻辑是否清晰,以此来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的口头表达能力。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训练表达能力的方法,学生通过听别人说话,取长补短,以此完善自己的表达。此外,课堂教学中尤其要关注那些平时不善言辞、不善表达的同学。教师要善用言辞,多加引导,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为他们创造有利的机会,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我。同样的,在具体课文学习结束后,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加以延伸。教师可以在学生一周学习之后,安排专门时間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例如诗歌朗诵(自己创作的更佳)、辩论赛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把自己课内课外积累的有用素材与大家一起分享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总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一方面符合新课程改革趋势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符合现代化教育人才观的具体要求。同时有利于改进教师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此同时,可以有效增强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罗剑峰.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k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