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二十

2022-11-05 00:05: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二十》,欢迎阅读!
古诗词,二十
(二十二)观沧海【课标篇目】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017·)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苍茫动荡,惊涛拍岸,吞吐日月的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开阔的胸怀)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达作者胸襟开阔、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慨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4(2017·预测)下列对诗歌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描绘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二十三】使至塞上【课标篇目】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016·孝感)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诗人(自己),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2016·娄底)“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3.2016·孝感)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示例一:“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这两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平旷雄奇。 示例二:“孤烟”显示在无边的荒漠里,天气晴好,只有一柱烽烟(炊烟)直上云天,景象奇特壮观。 4.2016·娄底)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52017·预测)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1


(二十四)渔家傲 秋思【课标篇目】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015·钦州)画线句描绘的景物特点是荒芜萧索,孤城闭暗示了军事态势的严重。 2(2016·六盘水模拟卷)请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呈现的画面。

示例:连绵起伏的群峰像千里屏障一样,烟雾迷茫中,落日朦胧,暮霭沉沉,一座边城伫立在崇山峻岭间的荒漠上,孤零零的,城门紧紧地关闭着。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此人怎样的心理。 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健。 4. (2016·威海模拟卷) “羌管悠悠霜满地”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萧瑟苍凉的景象,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5.这首词意境深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进行赏析。

本句采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用将军与战士的白发与泪,来表达在漫长的戍边生活中的思乡之情。

6. (2015•黔南州)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二十五)雁门太守行【课标篇目】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2016·永州模拟卷)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两句诗,从 听觉 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两军激战的惨烈,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悲壮气氛。“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君死”表达了作者 誓死报效祖国、杀敌立功 的愿望。 2.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3.简要分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中“满”的表达效果。

满”字从听觉角度表现出战争规模之大,唐朝守军面对强大的敌军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4(201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简要赏析。

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bS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