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唐诗、宋词各10首,选最喜欢的一首,写3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2022-08-09 12:2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选读唐诗、宋词各10首,选最喜欢的一首,写3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欢迎阅读!
选读,一首,宋词,唐诗,赏析
选读唐诗宋词10,选最喜欢的一首,3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静夜思》 [] 李白 《宿建德江》 [] 孟浩然 《乌衣巷》 [] 刘禹锡 《赠汪伦》 [] 李白 《春望》 [] 杜甫 《登乐游原》 [] 李商隐 《竹里馆》 [] 王维 《寒食》 [] 韩翃 《寄人》 [] 张泌 《送上人》 [] 刘长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满江红·写怀》岳飞(宋代)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代) 《卜算子·咏梅》陆游(宋代)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宋代)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代)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宋代)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代)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代)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代)

《静夜思》 [] 李白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F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