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理想高中议论文素材:要勇于为理想而付出》,欢迎阅读!

关于理想高中议论文素材:要勇于为理想而付出
人生篇
[论据集成] 报效祖国 理想追求 无私奉献 正视生死 真理追求 敬业精神 顽强拼搏 自尊自爱 理想追求
【论点10】 要勇于为理想而付出。 【相关论据】
1、赵一曼刑场遗言:赵一曼被捕后,经几个月的审讯,敌人没从她口中得到一点东西。上刑场这天,赵一曼戴着手铐脚镣,由宪兵押着来到刑场。临刑前,宪兵问赵一曼还有何话可说。赵一曼不快不慢地说:“我该说的都说了,再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不过,我在家乡还有一个七岁的女儿,如果能把我的话传给她,就这样吧:‘母亲为了抗日运动,不能留在你身边教育你,但是,代替这个的是母亲用实际行动给你指明了应该走的道路。仔细地认清母亲的行动,不要走错路。’”话毕,便从容倒在敌人的枪口下。赵一曼临刑前,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模范行为,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2、夏明翰的革命豪情:夏明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曾任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长,平(江)、浏(阳)特委书记。1928年2月8日,因为叛徒告密,他不幸落入*手中。在狱中,夏明翰表现得非常坚强。敌人曾用种种酷刑折磨他,夏明翰以顽强的毅力忍受着所遭遇的一切。同年3月20日,他英勇就义。临刑前,他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千古绝唱,既表达了自己为革命而献身的豪情壮志,又激励后人继承革命烈士的遗志,为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而努力奋斗。
3、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是为我国核武器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被后人称为中国的“两弹元勋”。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效祖国。在归国后的一段日子里,邓稼先在事业上春风得意,中国科学家的桂冠正向他频频招手。但是历史风云变幻莫测,战争的威胁,核大国的讹诈,宛如天上的黑云,铺天盖地般地压将过来。就在这时,毛泽东指出:“我们也要搞原子弹!”二机部的领导找到了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你要参加。”作为物理学家的邓稼先深深懂得,搞原子弹就意味着:置身于放射性材料之中,进入军事禁区;隐姓埋名,不能发表文章,不能出国;长年在深山、沙漠工作,不能与家人团聚。但是,为了祖国的安危,他毅然选择了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邓稼先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消失了,从物理学界的讲坛上消失了。28个春秋过去了,当他从沙漠戈壁走出来的时候,癌魔已侵噬了他的肌体,邓稼先辉煌的生命已燃到了尽头。就在他生命弥留之际,他给人们留下了一句感人肺腑的话:“我死而无憾!”
4、轮椅上的科普作家:高士其是中国的科普作家。1928年,他在美国攻读医学博士时,在一次实验中不幸感染了甲型脑炎病毒,导致全身瘫痪。这对一个酷爱科学事业的年轻的科学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过,高士其并未所以消沉下去。他回到祖国后,即使“被损害人类健康的魔鬼囚禁在椅子上”,眼不能看,手不能写,下肢僵硬,脖颈歪斜,说话不清,听力微弱,但他仍凭借其顽强的毅力,不分昼夜,艰难地从事科普作品与论文的写作。他每创作一篇作品,都要先在脑海里将阅读过的资料实行分析、整理,形成初稿,然后,再一字一句地口述给秘书,由秘书将其记录下来。因为他吐字不清,对一些难发音的字,他必须反复说上十几遍,秘书才能领会。就这样,高士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地工作着。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400多篇科普论文和科学小品、200多篇科学诗歌、汇编成
20多本书,总计达500多万字,为祖国的科普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5、我以我血荐轩辕:“戊戌政变”爆发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大肆罢免、通缉、捕杀维新派人士,谭嗣同首当其冲。政变是
1898年八月初六发生的,谭嗣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三天之间,与大刀王五一起谋救光绪皇帝,未获成功。直至此时,他仍有从容逃避的机会。日本志士数人苦劝他东渡日本,他却坚定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不去,因而被捕。在狱中曾留诗一首《狱中题壁》,中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句,激情豪迈。临刑时昂然卓立,口念短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从觐见光绪皇帝到就义,仅17天,惜哉,壮哉! 【名言警句】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2、谁为时代的伟大目标服务,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为人类兄弟而实行的斗争,谁才是不朽的。(涅克拉索夫)
3、在走向胜利的道路中,我们必须流洒很多鲜血,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实现。(乔万尼奥里)
4、我能丢弃一切,惟革命事业,却耿耿于怀,不能丢却!(方志敏) 5、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 【材料选用指导】
论证“理想追求”这个论题,选材的范围也十分广泛。作为事实论据的材料,既可选用反映名人志士“鸿鹄之志”的事例,也可选用反映在平凡岗位上追求理想的普通人员的事例。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材料很多,选用时,一定要注意角度问题,古今中外各方面的都兼顾到,这样,文章便更有代表性。名言警句应选那些号召力和感召力强,且为广大读者所熟悉的句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E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