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赞美与批评 激励与鞭策》,欢迎阅读!

赞美与批评 激励与鞭策
作者:春丽
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02期
摘要: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行为习惯、心理品质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导向和激励。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表扬与批评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合理应用。正确、恰当、有效的表扬与批评,对幼儿有着良好的激励和鞭策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激励鞭策;抓住时机;因材施教;讲究艺术;
表扬和批评是教师在学校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教育方法,也是家长在生活中教育孩子的重要内容,所谓表扬,就是对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表现给予肯定的评价和发言,即对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进行赞美,表扬要有针对性,实事求是、诚心诚意,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其积极性,增强上进心。批评则是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教育者所期待的认识或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的过程,即对幼儿的缺点和错误的分析给予否定。[1]批评是善意提醒、客观公正地帮助孩子认识和纠正错误,吸取教训、勇于承担,为了让孩子更加正确地了解自己,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随着“快乐教育”、“尝识教育”的大力倡导,人们越来越重视表扬在对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当前激励性评价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家庭教育中,现在大部分家庭都一个孩子,从出生就一直被关注、受宠爱,长辈们眼中的孩子永远是最棒的,从小就在“宝贝,真聪明”;“你真棒!”;“真了不起!”;“真懂事!”的表扬声中渡过,甚至都是表扬在先,行动在后。“宝贝最听话了,先做作业再看电视。”“我家宝贝真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自己的实际课堂评价语言形式过于单一,评价过于枯燥,针对性不强,可学生到底好在哪儿?为什么值得表扬?教师和家长缺乏因势利导的导向作用,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教学中对孩子的表扬和批评仿佛成了课堂环节和师生互动之后的结束语,家庭中似乎成了家长请求孩子做某件事的前奏或是尾声。也有少数家长把孩子捧得惯得无法无天了,就一反常态地进行斥责与打骂。然而在幼教工作的实践中,人们又不得不问:“表扬得越多越好吗?”“批评要声音越大越严厉吗”我认为,对孩子的表扬和批评,必须谨慎而科学,力求做到适时、适度、适法。要改变现状,正确有效的评价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时机 以点带面
适时地运用表扬和批评就是要抓住恰当的教育时机,及时地给予孩子表扬和批评,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机应变的语言机智。一是要善于发现时机,二是要善于选择时机,三是要善于创造时机。事实上,对先进的表扬,本身也就意味着对落后者的批评。注重表扬与批评在幼儿教育的应用,鼓励先进的同时鞭策落后,以点带面,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激发幼儿积极发言和参与活动的兴趣。表扬起到激励学生向前的作用,
在被肯定的基础上,从而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聪明、勇敢,激发他们无穷无尽的创新思维。对于其他孩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运用这种间接缓转的引导与鞭策,往往更有说服力,更有利于激发落后者的内在动力。可以增强他们积极性,启示他们在对比中看到差距,认识自我,明确努力的方向,一步步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善于捕捉学生精彩的发言,思维的跳跃,做出合理的点评,而且评价要及时、干脆利落。如在讲课文时,“太阳露出了笑脸,花瓣上的露珠也变成五颜六色的了。”露珠本来是无色透明的,为什么成了五颜六色的了?学生回答:因为花朵是五颜六色的,所以在花瓣上休息的露珠也是五颜六色的。因为太阳出来了,经太阳光一照射,露珠五颜六色是太阳公公的功劳。这样争辩式的回答,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难能可贵。如果单纯地说“你真棒”,显然没有把学生爱想象的优点挖掘出来,针对性不强。所以我赞美他们:“想象力真丰富,真是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孩子。其他孩子也应该让大脑高速地运转起来,这样就会越来越聪明。”抓住时机,恰到好处的赞美、评价,能对学生产生及时强化的作用,获得很好的效果。 二、因材施教 实事求是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他的形式去指导他,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2]由于遗传、家庭、环境等各个方面因素的不同,同龄孩子的智力心理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这不仅需要教师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针对性的方法技能,能够根据不同幼儿的心理,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沟通,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而且要符合孩子的个性特点。根据孩子的性格、认知、兴趣和接受力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与批评。
讲究适度原则,一切从幼儿的客观实际出发。表扬,不是言过其实的飘扬吹捧。批评,也不是一味的苛责打骂,表扬和批评,都不是多多益善,也不是避重就轻,关键是两者恰到好处,相互促进。在对幼儿的教育中,教师应保持一种平常心态,本着教育专业的要求和对家长孩子负责任的宗旨,表扬与批评不要介入自己的情绪,更不能凭个人的情绪因素给孩子定格,尽量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静下心想想,伸出的手指都不一般齐,怎么能要求所有孩子都如你所愿,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们需要你的指引与帮助,我有时看着孩子们崇拜的眼神,是那么的信任与依赖你,孩子们的童真,简直能把你萌化了。另外家园教育共同配合,平时教师与家长多联系多沟通多探讨,使得学校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幼儿的教育也应随时随地进行,随发现,随教育。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讲究艺术 强调方法
坚持表扬为主的原则,我个人觉得,孩子在受批评时,智商为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可见赞美的重要性。
“ 尝识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需要,赏识,其本质是爱,是“热爱孩子、尊重孩子”。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幼儿也不例外,使其在被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进一步发掘自己的潜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教师和家长要学会欣赏与赞美,要运用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用语,实事求是,有针对性,找出得到赞美的原因,在赞美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希望与建议,让学生在成就感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自己。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行为与表现,在一次次的被赏识下,就会形成积极的回应。真诚的评价还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有时也许是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有力的大拇指……运用恰当可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让学生感到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共鸣。另外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一定保持一致,正确分析孩子的对与错,对时一起表扬,错时一起批评,只有父母双方共同努力,让孩子能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今后的教育中,我们把握好评价方向与方法,积极主动探索与掌握评价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将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发挥其激励功能和鞭策功能,这样评价进而转化为孩子成长的动力,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曹中平.《学前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王琳.《浅谈表扬与批评对幼儿成长的影响》.2012.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