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生必知的历史人物(下))_凡·高

2023-02-26 01:01: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生必知的历史人物(下))_凡·高》,欢迎阅读!
历史人物,书系,小学生,必读,青少年
文森特·凡·高(18531890年),荷兰著名的画家,代表作《向日葵》《鸢尾花》《加歇医生像》《奥维尔教堂》等。

求学之路

凡。高1853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他于16岁完成学业后就开始经商,在古皮尔艺术公司当职员,并先后在该公司的海牙、布鲁塞尔、伦敦的分店和巴黎的总公司里当过店员。后因失恋和热衷于宗教,抛弃经商,1878年进入布鲁塞尔的一个新教教会学校的短期培训班学习,随后就在矿区传教。后来又由于他口才不好和工作过于认真,被教会解雇,从此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在彷徨无助时,他决定追求艺术,在艺术的探求中寻找自我于是,凡·高就开始到处求学绘画,但最终还是在寻求无果的情况下决定自学绘画,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按自己的认识表现世界。

凡·高在他的人生里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他为了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就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因此在他的精神上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即是他后来罹病的直接原因,也为他以后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

抑郁不得志的人生

在最早时期,凡·高的作品还处于探索的时期,他的作品表现的是一种低沉的情调。而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主要有《吃土豆的人》纺织工》等。后来,凡·高在巴黎结识了图鲁兹·劳特累克、高更、毕沙罗、修拉和塞尚,并参加印象主义画家们的集会,从而使艺术眼界大为开阔。在这个时候,他便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法作画,作品风格也由开始的低沉情调转向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

不久以后,他和另一位画家高更同印象主义的观点发生分歧,却同时对表现主义或者象征主义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他们曾经有过建立“南方印象主义”或者“印象主义分离派”的打算。后来因为两人的关系恶化,高更离去,凡·高在发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后精神逐渐分裂。1890年,经过圣雷米的德莫索尔精神病院时,在那里长期住院治疗。病势稍有好转后,凡·高回到巴黎,住在瓦兹河畔的奥韦尔,接受伽塞医生的专门治疗,并勤奋作画。

凡·高一生留下了丰富的作品,但是,当他还活着的时候,他的画只卖出去了一张,直到去世之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这是凡·高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的。这些作品中作者突出地追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这样的艺术20世纪表现主义影响甚深,特别是苏丁和德国表现派画家,从凡·高的作品中吸取了不少重要的原则。他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

凡·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他以自己不俗的画技赢得了后人的称赞。在他短暂的生命里,他根本没有机会亲自目睹自己的辉煌时代。

18907月,凡·高自杀,但却以其震憾人心而富于想像力的绘画技术赢得了评论界对他最高的赞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zK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