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自控力的“硬件系统”

2022-10-22 06:37: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脑是自控力的“硬件系统”》,欢迎阅读!
自控,大脑,硬件,系统




孩子的自控力,并非一夜之间就突然冒出来的。如果没有在1岁之前 播下自控力的种子,那么1岁以后也就不可能会有萌芽,更谈不上开花结 果。如果在3岁前没有构建好自控力的硬件系统那么3岁后也就很难去逐步开发自控力的应用软件即使强行把这些应用软件安装 上去,也很容易导致死机瘫痪等症状。

所以,我们需要从出生开始,就帮助孩子完成自控力的基本训练: 一是让孩子学会放弃;二是让孩子学会忍耐,初步完成自控力的硬件系统的构建。 大脑是自控力的硬件系统 人类相比其他动物来说,之所以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主要应该归功于大脑的不断进化。这一点已经得到神经科学领域的很多研究结果的有力支持。过去的十多年里,神经学家发现,人脑像一个求知欲很 强的学生,对经验有着超乎大家想象的反应。就像通过锻炼能让肌肉更发达一样,通过一定的训练,大脑中某些区域的密度就会增加,会聚集 更多的灰质。

而关于大脑损伤对于自控力的影响,最有名的案例莫过于菲尼亚斯盖奇的故事。1848年,时年25岁的他是一位铁路领班工人,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力和体魄,雇主和工人都很喜欢他。有一天,盖奇和工友在用炸药清理一段铁路时,炸药提前爆炸了,冲击波带着一条钢筋插进了盖奇的头骨。钢筋刺穿他的左脸,穿过他的前额皮质,飞到他的身后。

不过,他居然奇迹般地生还了。经过两个月的治疗,盖奇的身体机能完全恢复了。虽然他的外伤痊愈了,但他的大脑却发生了奇怪的变化。他的性格大变,经常粗鲁地侮辱别人,总想去控制别人,极少顺从他人。如果有人限制他,或是和他意见不一,他就会失去耐心。这样的性格跟出事前判若两人。也就是说,他从一个自控力很强的人突然变成一个难以自控的人。当他的前额皮质受到损伤时,他也就失去了控制自己的力量。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通过训练大脑能增强自控力。用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大脑的重要性,人类的大脑就像电脑的芯片,虽然体积不大,但假如质量不过关或零部件缺失,最后一定会影响整体运行或出现局部问题。就像上面提到的盖奇一样,大脑受伤,自控力就差不多完全丧失。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大脑就是自控力的硬件系统 前额皮质,让人类拥有自控力 (参见[美]凯利麦格尼格尔著,王岑卉译:《自控力》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14~15 页。)

现代人拥有自控力,得益于远古时期的人类。那时,人们面临很大 的压力,必须努力成为好邻居、好父母、好妻子或好丈夫。但人脑究竟是怎么进化而来的呢?答案是,我们的前额皮质进化了。前额皮质是位 于额头和眼睛后面的神经区,它主要控制人体的运动,比如走路、跑步、抓取、推拉等,这些都是自控的表现。

随着人类不断进化,前额皮质也逐渐扩大,并和大脑的其他区域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在,人脑中前额皮质所占的比例比其他物种大很多。这就是为什么你的宠物狗不会把狗粮存起来养老,而人却会未雨绸缪。前额皮质扩大之后,就有了新的功能。它能控制我们去关注什么、想些什么,甚至能影响我们的感觉。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罗伯特萨博斯基认为,现代人大脑里前额皮质的主要作用是让人选择做更难的事。如果坐在沙发上比较容易,它就会让你站起来做做运动。如果吃甜品比较容易,它就会提醒你喝杯茶。如果把事情拖到明天比较容易,它就会督促你打开文件,开始工作

前额皮质并不是挤成一团的灰质,而是分成了三个区域,分管我要做我不要想要三种力量。前额皮质的左边区域负责我要做的力量。它能帮你处理枯燥、困难或充满压力的工作比如,当你想要冲个澡的时候,它会让你继续待在跑步机上。右边的区域则


控制我不要的力量,它能克制你的一时冲动。比如,你开车时没有看短信,而是盯着前方的路面,就是这个区域的功劳。以上两个区域一同控制你做什么

第三个区域位于前额皮质中间靠下的位置。它会记录你的目标和欲望,决定你想要什这个区域的细胞活动越剧烈,你采取行动和拒绝诱惑的能力就越强。即便大脑的其他部分一片混乱,向你大叫吃这个!”“喝那个!”“买那个!,这个区域也会记住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3岁前,需要完成自控力的基本训练

3岁前,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完成自控力的基本训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让孩子学会放弃;二是让孩子学会忍耐。

否则,当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逆反心理开始出现的时候,再进行这些基本训练就更加困难,已经习惯放任自流的孩子不仅不会主动配合,甚至还会奋起反抗。

亲密育儿无条件养育等西方教养观念的影响下,越来越 多的年轻家长认为,3岁之前就是要跟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就是要 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要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

所以,在这个阶段,根本就没有必要强调规则意识的培养、良好习 惯的养成、自我制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否则,可能会因为大人的限制和约束,抑制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发展,甚至还可能给孩子留下童年的 心灵创伤。

但是,如果一味地满足孩子各方面的需求和欲望,我们就不能因制宜地帮助孩子发自我控制能力。尤其是在3岁前这个关键期内,没有采取必要的教育手段,没有完成自控力的基本训练,就会浪费 这段宝贵的时间。而且,3岁之后再补上这一课可能会事倍功半,甚 至是徒劳之举。 在温室里长大、任何需求都被满足的孩子,既可能丧失婴幼儿时期宝贵的初期学习机会,也可能失去很多重要的情感体验。如果不想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我们就要学会拒绝,孩子虽然会哭,但他们却学会了放弃忍耐;如果不想让孩子肆意妄为,我们就要给孩子定规则,孩子虽然会反抗,但他们却可以明白这么做是不行的怎么做才是可以的 在自控力的基本训练中,既需要父母的爱,更需要父母的智慧。其实,爱也有很多种形式,除了拥抱的爱温柔的爱宽容的爱支持的爱守护的爱等,还有严厉的忠告的爱阻止的爱让他放弃的爱让他坚持的爱等。至于什么时候使用哪种方式的爱,需要父母用育儿智慧去判断。但在抑制孩子的任性自我中心的训练中,父母采用坚定拒绝的态度,才能真正让孩子死心。 出生于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在《葛笃德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书中这样写道:孩子明白大自然是不会因为他们的暴力而改变的。比如,孩子敲一块木头或石头,但是木头或石头一点都不为所动。于是,孩子不再去敲。然后,母亲对于孩子的任性要求坚决不答应,即使孩子大叫大嚷气急败坏也丝毫不为所动。孩子就会停止叫嚷,慢慢学会让自己的意志服从妈妈的意志。忍耐的萌芽、服从的萌芽就这样养成了。”(引自[日]国米欣明:《培养有自制力的孩子》,漓江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59 页。 )

从大脑的发育阶段来看,1岁前是进行放弃训练、为自控力播种的最佳时期。让孩子学会放弃,可以从喂奶开始,也可以利用绘本学会对 孩子说,还可以利用身体语言让孩子学会自动停止。

本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摘自《培养儿童自控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cN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