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陶行知教育思想》,欢迎阅读!

在1946《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思想,即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等,将这六大解放思想综合起来,就是将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一,解放学生的头脑,即激发学生的思维。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是老师说,学生听,学生很少需要动脑袋,只需要带着一双耳朵就可以,从长远来看,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极其不利。语文老师要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误区,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的脑袋“动”起来。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问题:为什么青蛙躲在洞里不出来和小伙伴们一起画画?通过题激发学生思考,继而了解和掌握“冬眠”这一概念。
第二,解放学生的双手。新课改中明确提出,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能干。动手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能力,而且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和好动的性格,老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双手去触摸和感知这个世界,对课本中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感悟。
第三,解放学生的嘴。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扮演一个听众者的角色,很少开口说话。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会造成阻碍。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敢问、乐问,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在课堂上将自己的观点和言论积极发表出来,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四,解放学生的眼睛。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两个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写作。写作能够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学生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写作能力,必须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语文老师可以立足于陶行知“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能看”的思想观点,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并结合自己的观察进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内容,对自己周边的景点或者建筑物进行描写,学生为了写好作文,就必须要寻找写作素材并进行仔细观察,这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眼睛。除此之外,语文老师还可以采取写日记或者写周记的方式,让学生将每天上下学路上看到的事或者在学校里发生的事记录下来,并加入自己的看法。学生为了完成每天的日记任务,不得不细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一切,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还能为学生的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五,解放学生的空间。陶行知先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深入到社会和自然中去获取更多的学问。因此,语文老师要立足陶行知先生的这种教育思想,使教学地点多元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同时还要借助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不让教科书成为学生学习的束缚。
第六,解放学生的时间。新课改中明确要求要给学生减负减压,语文老师要立足陶行知先生的“解放学生时间”这种教育思想,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注重质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数量,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Ob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