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主持人角色特点分析

2022-09-06 18:37:5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媒体背景下主持人角色特点分析》,欢迎阅读!
主持人,角色,特点,背景,媒体
新媒体背景主持人角色特点分析

作者:李红光

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8年第4



在广播电视传统媒体领域,主持人的角色构成具有体制内官方性的特点和相对的单一性。主持人必须持证上岗,受到国家广电总局制定的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相关条例制约。传统媒主持人的角色是在代表媒体和节目的“大我”与主持人本身个人特点的“小我”统一的基础上实现的。自媒体主持人个性化特点在网络自媒体平台上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而自媒体主持人的角色受到了个人年龄、性格、品质、学历、价值观、情绪、意志等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客观环境、利益诱惑等影响。这些主观和客观的共同因素决定了新媒体背景主持人角色的特点。而新媒体为这些主持人的角色构建提供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平台。

1 传统媒体主持人的角色特点

网络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影响巨大,传统媒体的主持人也在所难免,从近几年央视和地方台不断离职转行的主持人中可见一斑。崔永元、张泉灵、赵普、王凯、曾恬等一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主持人从官方喉舌的单一性角色向多角色发展,向线上和线下并举,幕前和幕后并进,积极向自媒体、新媒体平台延伸自己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同时文静、鲁健、董卿、任鲁豫等现职传统媒体主持人也通过媒体本身平台的融合发展使自身角色以官方角色为主体,通过自媒体平台的组织性和自发性以来适应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和媒体之间的融合。

文静和董卿是在网络上较为活跃的主持人,她们的节目主持通过新媒体如微博等客户端进行延伸,为传统媒体节目助威加势。但是对于个体而言,特别是对于具有网络主持人特点的网络自媒体节目而言,可以通过娱乐形式外衣(如脱口秀或吐槽)在内容上承载新闻信息之实,也会产生较大的社会舆论反响。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主持人角色在广大受众眼中是中规中矩的主持人角色,这类主持人充分显示了国家媒体的喉舌形象和作用。他们都是在岗的广播电台、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在传统媒体岗位上拥有国家所给予他们的信息资源和地位优势。他们可以凭主持人的工作条件来取得其他媒体主持人所无法获得的信息社会关系。传统媒体主持人角色往往会受到所在媒体的各种条件束缚,如央视的《播音员主持管理规定》就明确主持人的个人行为规范也进入到了考核的范畴,播音员主持人参与公益活动也是考核体系中的一项内容,要求主持人荧屏内外言行一致,禁止播音员主持人以个人知名度和影响力谋求私利……因此,传统媒体主持人在节目的“大我”和“小我”的角色统一上体现出了对于自身职业道德的恪守和忠诚。这类主持人的角色更加偏向于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因为这和国家媒体的新闻信息发布官方权威性密不可分,同时也是国家喉舌作用严谨性的体现。从受众的角度来讲,获取新闻信息的发布者应该具有成熟、稳重、大方、严谨、可信等特点。这和网络自媒体平台上那些主持人的随意、娱乐、夸张、搞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统媒体的主持人在受众心目中更具有权威性可信度,这是受到传统官方媒体权威作用的影响。受众受到网络信息干扰,心存疑虑时,对传统媒体代表官方发声的一种期待。而官方主持人的喉舌性质,决定了其不能随意随时发声,要经历新闻信息发布的审稿、把关、播报等环节,所以官方主持人体现的时效性相对自媒体主持人具有滞后性。而自媒体主持人由于自身视角和立场原因,缺乏相应对信息核实和全面客观了解,虽然在信息的发布上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但是往往难以经受事实的检验,这样大大提升了新闻反转的机率。网络信息源的不确定性让受众对传统媒体主持人能够及时代表官方媒体发声有急切的要求。

这种传统主持人的角色在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下,失去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中规章制度的约束,使一直肩负有媒体社会责任感和节目性质要求的“大我”失去了依托,解放了被大我制约的“小我”,使得“小我”的个性在新媒体搭建的自媒体平台上被无限度的扩大。甚至,由于原传统媒体主持人角色的惯性,导致影响力巨大,特别是很多受众发现了其在传统媒体平台上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4o.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