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杜诗歌比较鉴赏》,欢迎阅读!

李白、杜甫诗作风格及风格形成
蒋 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究李白杜甫诗词差异的根源。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疑、点拨和学生相互讨论,分析李杜二人的差异。
2、通过多媒体、视频等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①教法:体验法,鼓励法,情境式,自主合作式。 ②学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诗人通过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感受古人的心路历程。 教学重点:分析李杜二人的差异。
教学难点:体会李杜二人的情感,培养对比分析诗人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的诗歌宛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古代诗歌创作的园地人才辈出、各领风骚。
中国的诗歌经历了三次高峰,第一次是诗经,第二次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第三次是唐诗。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最高峰,它与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可说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标志。因此,诗词鉴赏已然成为高考的一个必考考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高考对于诗词鉴赏的考察,需要我们做到这样的几个方面: 1、把握诗歌塑造的形象; 2、理解诗歌的情感; 3、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 4、品味诗歌的语言。
高屋才能建瓴,其实,如果我们把握了诗人的诗作风格,那么他的所有诗歌都在这一总体的风格之下。今天我们就来对比探究李白、杜甫两位唐代伟大的诗人的诗作风格和形成原因。
二、李白杜甫诗作风格及风格形成
1、回顾高中课本中李白杜甫的诗歌(举手发言,印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 杜甫:《兵车行》《旅夜书怀》《客至》《登岳阳楼》《登高》《蜀相》《书愤》
高考除了诗词鉴赏,还有一项内容,就是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而李白和杜甫的这些诗歌都是我们需要背诵的篇目,相信大家已经背得非常熟悉了。我们检查两首背诵怎么样?我请一个同学来起个头,我们一起来背诵,再次感受这两位伟大诗人的优秀作品。《将进酒》《兵车行》。(学生起头)
大家流畅的背诵,让我感受到大家对于李白和杜甫诗歌的熟悉和喜爱,其实,早在几百年前,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就曾经这样称赞李杜的诗歌:
调张籍(韩愈)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 那用故谤伤! 蚍蜉(pí fú)撼大树, 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 举颈遥相望。
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却不知轻薄文人愚昧无知,怎么
使用陈旧的诋毁之辞去中伤他们。就象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虽然我生活在李杜之后,但我常常追思仰慕着他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个“好为人师”的人,可是他对于李白和杜甫给予如此之高的赞誉,李杜二人在文坛诗坛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2、李杜诗歌的讨论
虽然后人经常把李杜并称,但是,此二人的诗作风格却有着很多的差异。下面,我们就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借助我们对李白杜甫的了解和手里的资料,通过思想的碰撞,来讨论一下四个问题:
(1)在选材上,杜诗和李诗有什么不同 (2)在抒情方式上,杜诗和李诗有什么不同 (3)在反映现实方面,杜诗和李诗有什么不同
(4)在诗歌体式(表现形式)上,杜诗和李诗有什么不同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兵车行,蜀道难等作品进行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点拨: (1)在选材上
①李白:选材广阔多变离奇。天上人间,陆上海底,梦幻现实,莫非其笔。 ②杜甫:集中、稳定,贴近现实生活(反映劳动人民疾苦)
(以后遇到李杜的诗歌,题材上就往这个方面来扣。)
杜甫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天下苍生、社会国家。不论是“三吏”、“三别”,还是《丽人行》、《兵车行》;也不论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还是《登岳阳楼》,杜甫所写的无不是那一个时代的民情世态,发的无不是深沉恳挚的家国之慨。所以,他被称为“诗史”是当之无愧的。故从诗歌创作题材选择这一角度来看,杜诗的题材显然是比较集中的,稳定的,贴近现实生活的。
——李华璋《中国两个顶尖诗人的气质与诗歌风格》
(2)在抒情方式上
①李白:直抒胸臆,突发性、灵感性(灵感一来就喊出来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
岂是蓬蒿人。五花马千金裘……。哇塞,蜀道难,难于上……)
②杜甫:深沉含蓄,沉稳性,深思性(要思考很长时间) (3)在反映现实方面
①李白:浪漫主义风格。对劳动人民的苦难流于同情,很少探究社会根源。是富有同
情心的天才诗人。(多从个人角度出发)
②杜甫:现实主义风格。对政局国势有全景式的把握(至君尧舜上),总力图探究揭露
国家兴衰成败的深层根源。是仁者之怀的睿智的思想家。
从揭露社会现实的深刻度来谈。杜甫更深刻: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4)在诗歌体式(表现形式)上
①李白擅长乐府诗,杜甫擅长律诗。
②李白:擅长灵活机变的歌行,最不出色的是格律严谨的七律。李白的创作是情感的
喷发,随心所欲,兴之所至,诗之所至。
杜甫:独具艺术匠心的是近体律诗。注重功力,故写起律诗中规中矩,得心应手 ③李诗:震撼人心的不是语句的警策,而是情感的热烈与想象的奇特。
杜诗:是靠深厚的功力做出来的。他很注重学力,他在诗歌的语言运用上非常注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s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