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有课程吗

2023-01-23 18:1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有课程吗》,欢迎阅读!
幼儿园,课程
长久以来,人们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不少质疑和困惑,总以为,幼儿园的孩子“吃吃悃捆、哭哭笑笑、唱唱跳跳”,似乎与严肃的“课程”这两个字不沾边。然而,国内外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地证明,幼儿园有课程幼儿园的课程由于对象的独特性,使其具有鲜明教育特质。上海的二期课改,秉持以每一个幼儿发展的理念,通过全市幼教工作者的共同探索,又给幼儿课程赋予了时代的特征和创新的内涵。 那么,幼儿园的课程究竟有些什么特点呢? 请让我们先一起阅读来自幼儿园的三个案例: 案例一:盥洗室里的“洗手”故事

洗手是最平常的生活活动,孩子们来园要洗手,餐点前要洗手,便前便后要洗手,运动后要洗手……在幼儿园里至少每天要洗6-8次手。一起来看看孩子们洗手时发生的故事吧: 经过几个月入园适应期,我们小一班的宝宝们已经学会自己洗手。时间一长有的宝宝开始对洗手兴趣降低,不愿意擦肥皂,冲冲水了事;有的孩子把洗手当成玩水游戏常常弄湿衣服、袖子。看敏敏打开水笼头,用小手拢成一个小碗,饶有兴趣地玩浇水,丽丽看见了高兴地走过去,也照着敏敏的样子玩了起来,一会儿工夫,水就流满了台面,顺势流到了后面排队等待孩子的脚下,他们兴高采烈地用脚踩,比着谁的水花溅得高。

健康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必然经历几个过程,孩子的年龄越小,反复性就越大。因为他们缺少生活经验无意中将生活活动演变成了探索活动,忘记了自己在洗手,却自主地在盥洗室中开始游戏、玩耍。

洗手并不是小事,它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在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养成、预防疾病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许多成人都会忽略和马虎完成的事情,小年龄孩子怎么能正确地完成,并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呢?聪明的老师会有聪明的方法: 老师拿着一只照相机,问宝宝:谁的小手泡泡多?谁的小手最干净?谁的小手香喷喷?让我拍一拍。”所有的孩子都嚷嚷起来:“是我,是我。”第二天水盆的上方,真的出现了一张张洗手的照片,孩子们七嘴八舌争论着:“这个是我的小手,我的小手有泡泡。”“是我的,是我的,我的小手白白的。”……老师把宝宝洗手的过程分解成简单的五步法,有序呈现,并编上朗朗上口的儿歌:淋淋水,搓泡泡,冲冲冲,甩甩甩,擦干小手香又白。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编看图示、念儿歌、边模仿着认真洗起来。老师为使孩子们每次洗手不忘擦洗手液,精心使台盆上的洗手液瓶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小动物胖胖鱼、泡泡娃、小企鹅……孩子们洗手时乐此不疲,不再出现调皮玩水和不愿意擦洗手液的现象了。 案例二:从“乘车的风波”看孩子在游戏中的学习

今天,当“爸爸”的小图找到了开“公交车”的工作,他搭好公共汽车,就等候乘客,一见有人上车,就说:“乘车请买票、上车请投币”“妈妈”来乘车,他却说:“你呀,不用投币了”。“不花钱多好呀”,“妈妈”非常得意自己免费乘车,来回乘了几次,来到小剧场对好朋友梅梅说:“你去乘车,是免费的!”可当梅梅乘车时,小图一定要她投币,梅梅不高兴了,揭发了“妈妈”刚才也没投币,小图连忙帮“妈妈”:“她是娃娃家的人,你又不是”。梅梅不知该如何驳倒他,只能投币,一场乘车的风波暂时平息了。

游戏结束,在游戏交流中,梅梅把刚才“小图要我买票与‘妈妈’不用买票”的乘车风波,一五一十兜了出来。小朋友听了议论起来,不少小朋友认为:小图不对,作为司机不公正。可是听了小图的陈述,大家也觉得有道理,“爸爸这样做,是关心妈妈”,小图错在哪里呢?

在倾听孩子问题后,我没有就事论事下结论,而是承上启下,抛砖引玉,引导孩子思考:“爸爸上班开车,是为谁服务?”(让幼儿思考爸爸与司机角色的关系)公共汽车与家里的车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比较,了解公交车公用特性和乘车规则)“人们进戏院看戏,叫观众;那么,妈妈乘公共汽车,叫什么呢?作为乘客,妈妈是否要买票?为什么呢?”(帮


幼儿学习推理,明白妈妈在不同的公共场所,应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让幼儿懂得:妈妈的乘客身份与梅梅的乘客是一样)“如果司机不让妈妈买票,对不对?为什么?”(加深对司机工作职责的认知,司机只有对每个乘客一视同仁,才能做到公正,才不会引起别人的不高兴)

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游戏学习的兴趣,我还建议幼儿观察,邀请父母带自己外出乘坐公交车,开展调查是不是所有乘客都买票?乘车还有哪些规则?公共汽车的构造是怎样的? 两天后,班里的游戏出现了武定西路车站,车头上贴出了45路车名;三天后,车上出现了孩子和老人专座。一周后,游戏中出现了乘客刷卡的情节,小图把自己设计制作的公交刷卡机,挂在了车厢内。历经乘车风波,我觉得小图又长大了。 案例三:在“光和影”舞动的背后……

在“光和影”的探索活动区,楠楠拿起一个米老鼠的剪影,昊昊用手电筒在照,恒恒在画影子。灯一开,墙上立刻出现了米老鼠的影子,一旁的恒恒赶紧用笔沿着影子的轮廓画起来,忽然她叫道:“你别动,动了我就不能画了。不过正因为“这一动”就听楠楠喊道,“快看,米老鼠的影子变大了,还歪了。”“你动,它也会动的。”恒恒也兴奋地叫起来。 初始,在玩影子的过程中,他们只是想把影子画下来,但昊昊无意的一动,让他们发现随着光源位置的变化,影子会变大变小甚至变形。 此时,我觉得孩子们仅仅发现米老鼠的影子会随着手电筒位置的变换而变大变小,如何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变化,我适时地抛出了一个问题.

“你的手电筒真神奇,能让米老鼠变大变小。你还有其他办法让米老鼠动起来?”孩子听我这么一问,也觉得有点好奇。楠楠试着搬来了一把椅子,把手电筒打开往上一放,接着拿起米老鼠的剪影在灯光前摆弄起来,“快看,米老鼠变啦。楠楠兴奋地抖动手中的剪影,上上下下地跳动,“看,我的米老鼠还会跳舞呢!”昊昊、恒恒看到楠楠玩得开心极了,他们拿来了其他小动物的剪影,就这样,一场自编自导的森林童话剧上演了。

为了让孩子在认知上有进一步的挑战,巩固相关“概念”,而且能够运用。我特地在活动区投放了一个自制的手动投影机,类似像放电影的工具。 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剪纸贴在投影机的一个红色格子中,打开手电筒一照,墙上出现了一可爱的红色娃娃,顿时引起了关注,“顺着光线,恒恒发现了奇妙的投影机。我把玩投影机的接力棒交给了他们。恒恒发现转动投影机,墙面上的色块会跟着变化,于是她和伙伴剪出了不同的小人贴在不同的格子上,随着投影机的转动,墙面上各种背景颜色,各种动作的小人轮流“登场”……

在“放电影”的过程中,他们想做一个关于“太空人旅行”的电影,但是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太空人的眼睛总是照不出”。他们尝试用画眼睛、贴眼睛的方法,但都失败了。其实“光和影”的奥秘还有很多,孩子的探索在继续,老师将支持、推动他们发现更多的奥秘……

以上三则案例,从生活、游戏学习的不同侧面,向我们诠释了幼儿课程的特点和特质。

首先,一日生活都是课程幼儿园的课程,既有与中小学课程共性的本质含义,那就是它也是教育者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行为影响的过程。同时,幼儿园的课程又有着个性的特点,它是体现在保育和教育的全部之内容,体现在一日生活的全部之环节,体现在师幼互动的全部之过程。正如宛南实验幼儿园在案例中所描述的,即便是孩子们在盥洗室里的洗手,也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元素。比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自我保护本领的锻炼、文明素养的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独立性、自信性、自主性的形成等等,这一切,无不体现着课程的要义,体现着幼儿课程对孩子一生成长发生着有意义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de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