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触龙说赵太后》中“持其踵为之泣”释义》,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触龙说赵太后》中“持其踵为之泣”释义
作者:张艳存 于向辉
来源:《课外语文·下》2014年第12期
【摘要】考察前人注释,对于《触龙说赵太后》中“持其踵为之泣”的注释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注释:“踵”即脚后跟,“持其踵为之泣”,即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而哭泣,表现母亲对远嫁女儿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二种注释:“踵”是指古代车的一个部件,即“(车)后承轸者也”,古时挽留车上人,常常附手于车,或攀其辕,或把车后之踵。如果结合当时婚礼礼仪来看,这两种注释都不够准确,这句话应该是描写赵太后在女儿出嫁时给女儿穿鞋的时候的情景。 【关键词】《触龙说赵太后》;“持其踵为之泣”释义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战国策·赵策四》中有《赵太后新用事章》,题目为后人改为现在通行的《触龙说赵太后》。这是《战国策》中谋臣巧谏成功的最佳篇章之一。文章通过触龙劝说赵太后将溺爱的幼子派到齐国做人质以求得救兵,从而解决国家危难的故事,说明一旦让后代“无功而受禄”,就会导致“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的道理。
在本篇中,触龙在劝说赵太后时,从闲谈家常入手,用亲切而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去打动赵太后的心弦。他把赵太后对儿女的不同态度做了一个对比,认为赵太后对女儿燕后的疼爱超过对幼子长安君的疼爱,以燕后为反衬,利用反激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触龙在谈到赵太后对待女儿燕后的态度时有一句话:“媪之宋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考察前人注释,对于其中“持其踵为之泣”的注释主要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注释:认为“踵”即脚后跟,“持其踵为之泣”,即赵太后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而哭泣,表现母亲对远嫁女儿的依依不舍之情。这是目前各种版本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及通行选本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注释,如《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版),李道英、刘孝严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王长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繁体字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等等。
第二种注释:何建章先生在《战国策注释》相关注释中指出:“《周礼·考工记·輖人》郑玄注‘踵,(车)后承轸者也’,古时挽留车上人,常常附手于车,或攀其辕,或把车后之踵(‘持其踵’),故有‘攀车’‘攀辇’‘攀辕’‘攀舆’之说。参见《国语·晋语八》《东观汉纪·第五伦》《后汉书·孟尝传》。”认为“踵”是古代车上的一个部件,那么“持其踵为之泣”也就是描写赵太后攀附着女儿出嫁时所乘之车的“踵”而哭泣,表现母亲对远嫁女儿的依依不舍之情。
我们可以考察一下古代的婚礼礼仪,结合古代的婚礼礼仪考察一下这句话的确切释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Z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