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2023-03-28 17:36: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评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欢迎阅读!
康有为,变法,维新,思想
评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人文科学09历史 陈思羽 09202002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

康有为是19世纪末“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著名代表人物,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者。康有为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列强宰割的对象,中日战争更加深了半殖民地化,使更多有识之士在事实面前认识到单靠办洋务并不能拯救民族危亡。要拯救“大清”,只有先拯救民族危亡;要拯救民族危亡,则必须从政治上改革内政;不改革国内现状,就无以生存,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康有为鉴于形势的紧迫,国家的危亡和现实的刺激,痛切感到:大清王朝再也不能照原样生存下去了,必须立即实行改革。他认为学习外国已成为一种势不可禁的新现象,主张向西方学习,用“西法”来医治中国社会的弊病.

政治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的要求。他指出:“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经济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发展工业,振兴商业保护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文化教育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开民智”、“兴学校”、“废八股”的主张。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作为他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这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特点。为冲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康有为从90年代起和他的弟子梁启超等一起撰写了一批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提出古文经是西汉末年刘歆为了替王莽篡权建立“新”朝提供理论根据而伪造的,它完全湮没了孔子“微言大义”和“托古改制”的原意。这实际上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一向保守,信而好古的孔子,写成了一位勇于建设新学派,志在改革的大学问家,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

维新思想的进步性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维新思想的局限性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寻找依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9e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