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儿歌的审美特点》,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儿歌的审美特点
作者:孙茜
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6期
内容摘要:儿歌是在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文学,儿歌这种文学体裁特别适应婴幼儿的生长需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就决定了儿歌的审美特点。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内容和形式都是呈现一个从低到高的形式,直到与成人文学汇合,这也是一个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 关键词:儿歌 孩子 特点
对于儿歌的审美特点,可以引用泰戈尔的一段精彩描述:“儿歌是心灵王国的游戏,那儿无法确定界限或形状或权限;那儿与警察的法律没有任何的关系。”“在儿歌里没有任何善恶观念,正如看门人在秋季的万籁俱寂的晌午的甜蜜的温煦里,安逸的伸开双脚,酣睡在宫殿的门口;漫不经心的搬开看门人的脚,甚至用自己的小手揪他的耳朵,随心所欲的漫游在巍峨的想象的幻觉宫殿里;假如看门人睡着睡着突然醒来,它们顷刻间逃之夭夭,不考虑如何落脚的地方。”这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儿歌形成于自然单纯稚拙的神韵的画卷,不受一切的束缚,也不会被随意刻画和创造特有的审美风格。 一.韵律和节奏
节奏是儿歌的灵魂,这也是它的最本质的特征。儿歌的“歌”字就突出的表现其具有音乐性。周作人认为:儿歌重在音节,多随韵结合,义不相贯。我们根据婴幼儿的心理特点可以知道新生儿就已经具有良好的听觉,连续不断的优美的音乐声对于婴幼儿有着很好的安抚的作用,在幼儿期孩子的心理是无拘无束的,不受任何的束缚,他们只要自己玩得开心就行,儿歌就有让孩子开心的因素——音乐性。
儿歌的押韵可以使声韵和谐统一,一般有三种情况:每句都押韵的叫做连韵;隔句押韵的,一般是逢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字韵,通篇都用一个字作为韵脚,如“子”“头”结尾的。
节奏是儿歌的灵魂,没有节奏就无所谓儿歌。儿歌的行数一般相对来说比较短,因此节奏明快、单纯,一般是二拍或三拍,一般不会超过四拍。例如: 吃了0茄子0留盖盖/拿来0当顶0军帽带 见了0爸爸0行个礼/见了0妈妈0做个怪 这首儿歌总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四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趣味性
在孩子的世界没有忧愁,我们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深受孩子的喜爱就是其中的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儿歌篇幅短小,内容精悍,但里面所包含的趣味性不会有所减少。例如:传统儿歌《光头》
光头光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光头,/又圆又光,/又油又亮,/雨水不沾,/天下敢走。
孩子们读完这首儿歌不仅仅可以想象出来光头的模样,而且与光头无拘无束地行走天下的自由的心性相吻合。
“趣味性”是儿歌的主要构成的因素。在儿歌的特殊的形式“游戏歌”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例如:
黑猫警长,黑猫警长,喵喵喵;开着警车,开着警车,呜呜叫;小小老鼠,小小老鼠,哪里逃;一枪一个,一枪一个,消灭掉。
当儿歌念完后,小朋友会石头剪刀布,决出胜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拍手歌,丢手绢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深深喜爱的。 三.形式多种多样
儿歌的形式没有严格的规定,一首儿歌可长可短,短的有两三句,长的可有十句。但由于儿歌这种文学体裁对象的特殊性,儿歌不宜过长,在句式上有二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或是杂言。同时还有我们熟悉的谜语歌、数数歌、连锁调、问答歌、绕口令、颠倒歌。
每一种特殊的形式对孩子都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孩子们可以在校生之余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儿歌就像一个大的知识宝库,里面有着孩子们永远用不完的内容。
泰戈尔说过:从母亲嘴里听来的儿歌是孩子们最初学到的文学,在他们的心上最具有吸引盘踞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泰戈尔《儿歌》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2]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孙茜,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幼儿文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6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