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参考文献汇总》,欢迎阅读!

[1]侯辛.中国旅游业在消除贫困、创造就业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中国旅游报/2003年/10月/22日/
[2]厉新建,可妍.国外旅游就业研究综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
[3]胡小纯,刘小燕. 国内外旅游就业研究综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4]郭 为,厉新建,许 珂. 被忽视的真实力量:旅游非正规就业及其拉动效应. 旅 游 学 刊 第 29 卷 2014 年 第 8 期
[5]丁焕峰.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 旅游学刊, 2004年第3期.32-36. [6]曾本祥. 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旅游学刊. 2006年第 2期
[7]刘 进.国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旅游管理研究,2014年10月下半月刊。 [8]唐兵.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07):
[9]况学东. 我国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 年第 4 期.
[10]孙钢.提高认识开拓创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开发[J].旅游调研,1996,(1):10-19.
[11]吴忠军.论旅游扶贫[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4):18-21. [12]高舜礼.对旅游扶贫的初步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1997,(7):22-24. [13]蔡雄等.旅游扶贫的乘数效益与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家,1997,(3):4-16. [14]蔡雄.旅游扶贫——功能·条件·模式·经验[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15]戢广南,童玉芬.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的就业与扶贫,新疆社会经济 2000年第4期
[16]高舜礼.旅游扶贫开发的经验、问题和对策[J].旅游学刊,1997,(4):8-11. [17]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2002,17(1):17-21. [18]刘向明,杨智敏.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几点思考[J].经济地理,2002,22(2):241-244.
[19]郭清霞.旅游扶贫PPT战略及其特征———以湖北省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10-113.
[20]湖北省旅游局,等.关于湖北省部分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调查报告[R].旅游调研,2002,(4):35-41.
[21]邓小海,曾亮.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我国旅游扶贫机制调适[J].当代经济管理,2015.02.
[22]曾瑜皙,杨晓霞.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战略路径选择[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23]唐海军.怀化市扶贫开发与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研究[D].2011年 第S1期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钧清. 广西旅游扶贫开发及效应分析—以恭城县红岩村为例[D],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6月.
[]李晓琴. 恩施州旅游扶贫模式优化研究——基于贫困度与旅游资源禀赋度的耦合性分析[D].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
[]王茂强. 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邓小海,曾亮.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我国旅游扶贫机制调适[J].当代经济管理,2015
(02):73-77.
[]李云. 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研究——以湖北省通山县西泉村为例[D].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
[]胡明文,王小琴. 生态旅游扶贫开发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探讨——以兴国县天鹅湖社区为例[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43-47.
[]陈健生. 生态脆弱地区农村慢性贫困研究 ——基于600个国家扶贫重点县的监测证据[D].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10月. []王宝珍,龚新蜀.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绩效评价——以新疆南疆三地州连片特困地区为例[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24):214-218.
[ ]Ashley C, Boyd C, GoodwinH.Pro-poor tourism:putting poverty at the heart of the tourism agenda [ J ] . ODI Natural Resource Perspectives , 2000,51(6).
[2]Deng J, Bauer T , Huang Y.Ecotourism, protected areas, and globalization:issues and prospects in China[ J] .ASEAN Journal on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 2003, 2(1):17 -32 .
[3]Goodwin H.Pro-Poor Tourism———Opportunities for Sustainable Local Development [ J] .D +C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 2000 , (5):12-14.
[4]Jim C Y, Xu S S W.Stifled stakeholders and subdued participation: Interpreting local responses toward Shimentai Nature Reserve in South China[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2002, 30(3):327 -341 .
[ 5] Oakes T.Tourism and modernity in China [ M] .London UK, Rout ledge , 1998 .
[6]Sofield T H B, Bauer J, De Lacy , T , Lipman G , Daugherty S . Sustainable tourism-eliminating poverty (ST-EP):An Overview[ M] ,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WTO).200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1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