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欢迎阅读!

浅谈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诚信,是人们交往过程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对个人而言,没有诚信就无以立身;对社会而言,没有诚信就无以进步。诚信,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诚即是诚实,是一个人自己的道德水平要求程度;信即是信用,是一个人对他人所承担的义务。诚信不仅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精神基础和思想保障。 一、诚信缺失的现状 (一)学习方面缺失诚信
当代学生的作弊现象层出不穷。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高科技的作弊工具不断涌现。从最初的夹带纸条发展到后来的手机短信、网络短信等高科技手段,呈现了现代化、多元化的趋势。 (二)社会生活方面缺失诚信
有些学生出于惰性、自私、虚荣等原因,种种假理由欺骗父母、老师和同学。还有一些学生给学校留假地址、假电话。为获取贫困奖助学金,向学校提供虚假的家庭经济情况和贫困证明。在同学交往中诚信缺失,人际关系淡漠。在就餐、购票时任意“夹塞”,在图书馆、教室、餐厅和公共汽车上的抢占座位以及说谎、偷盗等各种不良现象屡见不鲜。 二、诚信缺失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诚信危机并不是在短时间内所形成的。导致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和个人因素两大部分。 (一)外部环境 1.社会因素
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环境的好坏对个人的思想素质和价值取向有着重大影响。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的社会环境在许多方面对诚信都有负面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令人眼花缭乱的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产品,随处可见;在市场经济领域,企业、经营者的拖欠赖帐情况与日俱增,许多人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风气不断滋长,在金钱和权力的趋势中渐渐迷失了良知。在法制领域,社会信用体系薄弱,政策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对那些不讲诚信、善于投机取巧者,社会也没能给予应有的法纪处分和道德谴责。这些社会中的失信
之风、不文明之事,致使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甚至还被有些大学生所接受和效仿,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诚信观的建立。 2.家庭因素
从古到今,我国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作为子女的启蒙老师,其道德人格直接影响子女道德社会化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不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当着孩子的面谈论和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这些看起来是一些小事,许多家长也不以为然,但是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良好道德的形成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在其心目中可能就会种下不诚信者获利的种子。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轻品德”的现象,家长对于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在客观上加剧了学生的诚信缺陷,造成孩子价值观的偏离。使得诚信这一人格要素没有很好地渗透到孩子的道德人格塑造中。 (二)个人因素
诚信道德滑坡除了以上这些外在因素外,与自身也有很大的关系。当代人们思想活跃,善于接纳新生事物,勇于思索,敢想敢做,但他们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对于长远发展所必须的诚信品质的养成未能正确认识,不注意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随波逐流,经常做些不诚信的事情。再加上不同程度的利益驱使,使得一些人的价值导向发生偏差,认为诚信有时似乎成了一种负担,远没有金钱利益来得重要,这正是当前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坚守诚信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加强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优化社会环境
诚信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因此,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而且要高度重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的扭曲诚信问题,让诚信观念跟随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不断更新。当今,要加强宣传导向,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观念和行为,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最终在社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u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