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之辩

2022-09-01 01:48: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听书”之辩》,欢迎阅读!
听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听书之辩

作者:刘志杰

来源:《文学教育2019年第05

内容摘要:随着国民听书率的增高,书渐渐成为和书并驾齐驱的阅读方式。然而关于听书的质量和效率问题,仍旧有不少的质疑的声音。听书,作为阅读方式的嬗变,它呈现的是知识深入浅出的过程,体现了思维阅读的快感和活跃,同时,也能带来阅读时美感的意境。因此听书,作为新的阅读方式,应该参与到阅读的活动中来,开发阅读的新视野,提升读的新台阶。

关键词:听书 优势 深入浅出 空白点 意境

听书作为新的阅读方式,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已经逐渐成为人们阅读的新方式。然而面对听书大潮,更多的反应是,听书要么是过于简单,属于通俗大众之流;要么就是被动看书,缺少了必要的思索过程,不利于知识的深度解读和深度延伸;要么就是听书实属休闲系列,不能和正规的阅读相提并论。其问题冲突的关键在于,听作为阅读一种方式的嬗变,能够获得和视相同的思考效果。因此听书作为阅读推广的一部分,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听觉相对于视觉阅读而言,它能够给人们的思考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它本身又具有什么样的优势或者弊端,使得它能够成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

听觉阅读的优势一:听书意味着复杂知识深入浅出的过程,它能促进复杂知识简单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接受。视觉阅读实际上是需要阅读门槛的,首先是语言文字符号的理解和接受,其次是对文章逻辑脉络的把握和结构的理解。这两者成为评判读者是否能够实现有效的视觉化阅读的重要标准。然而听书却将这个问题变得简单很多。首先听书打破的是语言文字符号对于知识的垄断。它真正实现了知识的平民化和普遍化的过程。当语言文字书面语言转换为口头语的时候,它意味着它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它要将复杂的、晦涩的语言表达过滤掉或者简化为可以理解和可供沟通的口头语言。这样的转变,尽管有时会错失精华,然而正如古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过渡一样,在传统教育语言文字一统天下的局面下,真正能够接受到更高层次的知识文化的书籍的人数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这个时候听书的优势就能够脱颖而出。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下,依旧有认真坚守的读书人能够借助各种网络媒体平台,将深刻的思想和复杂的概念进行深入解剖,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使得思想的精华借助听觉的手段浮出水面,这意味着思想界限的打破。在这个角度上看待听书,它不仅传播简单易懂的知识和文化而且它还推广促进了复杂领域知识读物的传播与深入。

听觉阅读的优势二:听书能够带来思维的空白点和活跃点,促进思维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听书相对于读书而言,它可以呈现出更加灵活的特点。读书,因为需要有严密的因果逻辑推理,同时也需要遵循语言本身的线性结构,因此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全神贯注地理解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意味。然而对于听书而言,播放语言的速度远远无法匹及阅读时眼球运动的速度和瞬间扫描的文字的数量。因此听书相对于读书无论是从难易度还是从效果上来讲,都是要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h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