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欢迎阅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无限存在的永恒课题。她延续至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仍是我们无法回避,异常重视的问题。“苦短人生,人生如梦”,父母一生中完成的任务,总结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
家庭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高的艺术,从孩子出生时的啼哭,幼儿时的走摸滚爬,童年时的素质教养,到中学时的知识熏陶,乃至大学或以后的人生规划,都与自己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可以通过在校学习获得,但是一个人的品格素养却在幼孩时期悄悄生根,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学习行为习惯,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当孩子还不会分辨事情的好坏时,他们就会随意效仿。我侄女两岁不到,语言十分丰富,学习模仿能力极强。有一次我在睡觉,她叫我起床,叫了两次,因为还很瞌睡,我没有理会她,突然她一个巴掌拍我脸上,说:“叫你起床,大懒虫。”我被拍疼了,眼睛直盯着她,她好像感觉什么做错了,马上用肉嘟嘟的脸蛋贴着我说:“小姨,我跟你开玩笑的。”我很诧异,一个两岁不到的孩子居然可以正确用词——“开玩笑”,她知道“开玩笑”是逗着玩,不应该生气的意思。后来我才发现她是跟奶奶学的,奶奶有时候会逗她玩,拍拍她,她一哭,奶奶就会说“开玩笑的”。从这件事当中,我感触颇深,不仅仅是从孩子身上,也从大人身上发现了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从那以后我时不时的观察我侄女的一言一行,总结了一下几点教育方法。 一、
学会倾听,做孩子的好伙伴
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一方面又让人陷入了沉思,很多家长白天忙着辛勤工作,晚上手机不离身的忙着刷微博,陪伴孩子的时间浓缩又浓缩。也许白天的工作已经让已经你筋疲力尽,领导的责备让你焦躁不安,晚上回家还要面对活泼好动的孩子,你只有用玩手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果孩子这时候再跑过来让你陪他玩,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踢猫效应”。孩子是天真无
知的,家长在工作中出现的情绪千万不能带回家,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身边的一切。孩子的心声大都是天真烂漫,充满童趣的,家长不能因为个人的情绪批判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确实做错事了,大人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做这件事的初衷,也许他出发点是好的,只是用错方法放错“调味剂”了呢?从孩子的眼光看待他身边发生的一切,做孩子的小伙伴,学会倾听,孩子一定会觉得自己无比的幸福,那是再多金钱也换不来的幸福。 二、
呵护孩子,但不过分宠溺
很多家长觉得爱孩子就是答应孩子所有的诉求,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要什么给什么,殊不知,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终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缺乏战胜肯难的勇气和利益。我家侄女有个坏毛病,只要不答应她要求,他就在地上打滚,这可把她奶奶急坏了,最后只能满足她的愿望,什么都答应她,她才得以罢休。可我不允许她这样,每次她一躺地上,我就会让她不许哭,好好说话,想要什么站起来再说,如果一要东西就趴地上打滚,那永远都得不到。有一次她要吃糖,我们不给她吃,她一屁股就坐地上哇哇大哭起来,奶奶马上就要去抱她给她糖了,我阻止了,我让侄女自己站起来好好说话,在她站起来的同时我告诉她这个东西对小孩牙齿不好,她吃了后会怎样等等问题,当侄女知道这是不好的东西之后,她便不再要了,只会说:“我们不吃牙齿就不会长洞洞了。”很快她就去玩其他的了。随着孩子的长大,她渐渐能够区分什么东西是有益的什么东西是不好的,也会自己拿着扫把扫扫地,给小熊做一个小房子,慢慢的学会了自己动手。 三、
家庭教育从自我做起
一个具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家庭,不仅仅跟个人文化素养有关,还跟个人知识面的宽度有关。孩子经常会问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如果自己知识有限,就无从回答,孩子也会很失落,所以家长必须要学习,学会看书,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尽管可能他听不懂,但他会觉得自己的父母很伟大什么都懂,既拓展了孩子的知识面,又树立了父母伟大的形象,孩子也就会跟着家长一起学习,探讨世界,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起来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
世界,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X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