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2022-12-05 12:0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欢迎阅读!
基本原则,中小学,教学
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教学根本方向。同时这也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教育性规律的反映。 1)保证教学科学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这既是人们进行认识活动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教学动所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在教学中就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3)直观性原则

由于中小学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倾向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水平不高,所以这一原则比较实用于中小学

直观性原则运用到教学中就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4)启发性原则

个体因素在个人发展中起最终的决定性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而不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启发性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

启发性原则具体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6)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7)可接受性原则

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8)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Qs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