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在什么情况应制定企业标准》,欢迎阅读!

企业在什么情况应制定企业标准?
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产品,原则上企业不必再制定企业标准。一般只要贯彻上级标准即可。在下列情况下,应制定企业标准:上级标准适用面广(指通用技术条件等,不是属于单个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企业应针对具体产品制定企业准名称、引言、适用范围;技术内容(包括名词术语、符号、代号、品种、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补充部分(包括附录等)等。
什么叫推荐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又称非强制性标准或自愿性标准。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这类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任何单位均有权决定是否采用,违犯这类标准,不构成经济或法律方面的责任。应当指出的是,推荐性标准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我国的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是如何划分的,哪些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手段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管理办法》,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① 药品、食品卫生、兽药、农药和劳动卫生标准; ② 产品生产、贮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及劳动安全标准; ③ 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 ④ 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方面的标准; ⑤ 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重要产品标准等。
我国各级标准分别由谁来制定?
我国的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企业标准由企业自己制定。
我国标准分为几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①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科学管理,就是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对企业进行管理,而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的形式,都以标准化为基础;②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使生产在科学的和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③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一旦纳入相应
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生产正常进行;所以,我们说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⑤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⑥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⑦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⑧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⑨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⑩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量的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发布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
标准化的对象是什么?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凡具有多次重复使用和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产品,以及各种定额、规划、要求、方法、概念等,都可称为标准化对象。
标准化对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另一类是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
标准化的实质和目的是什么?
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
什么是标准化?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什么是标准?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称为标准。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FU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