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例1 (1)

2022-12-28 01:0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英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例1 (1)》,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英语教学,渗透,实例,心理
小学英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 (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英语三上为例

QQ:415667691夏文丽

引言

2011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催化剂。下面是笔者在一堂英语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一、渗透缘起

Uncle Bookys Storytime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年级起始用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六课时Uncle Bookys storytime),本课主要讲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们的校园生活剪影之一。老师看到小动物们都不开心,于是老师问了小动物不开心的原因:小斑马不开心是因为不会游泳;小鸭子不开心是因为不会爬树;小考拉不开心是因为不会跑步。老师得知小动物不开心的原因之后,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让每个小动物都各施所长,动物们都找到自己的所长,不再因为自己的所短而郁郁不乐啦。这个小故事不正好跟三年级小朋友们的心理特征有相似的地方吗?于是,就着课文取材结合班级小朋友的具体个性特征,开展一堂学生用英语展示我所能,既可以锻炼孩子们说英语的能力,也可以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自我,培养学生悦纳自我,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弱势。

本堂课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点有:1. 学会克服自卑,寻找自信的方法,通过老师眼中的我,爸爸妈妈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我眼中的我,多方面评价形成一个正确的评价方式从而塑造一个自信的“我”2.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不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从而塑造一个自信的“我”3.引导学生学会相互欣赏,共同建立自信的“我” 二、渗透节点 1. 烦恼重重

师:同学们,动物法学院开学了。Owl小姐班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Owl小姐打算在开学这一天让小朋友们来个才艺展示秀。可是,小朋友们的脸突然像霜打过的茄子,小朋友很不开心呢?你们能猜猜他们不开心的原因吗?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小朋友们猜猜小斑马、小鸭子和小考拉不开心的原因。 2. 头脑风暴

师:同学们,通过读小故事,你们都了解了小斑马、小鸭子和小考拉的小烦恼。小斑马因为有游泳课所以因不能游泳而不高兴;小鸭子有爬树课所以因不会爬树而烦恼;小考拉有跑步课所以因不擅长跑步而苦恼。你们觉得小斑马、小鸭子和小考拉各自最擅长的是什么呢?如果你是故事里的小斑马、小鸭子和小考拉,


会怎么做呢?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动物法学院的小动物们高兴起来呢? 3. 游戏体验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故事知道了动物法学院里小斑马、小鸭子和小考拉的烦恼,你们有跟他们一样的烦恼吗?你是怎么解决这些烦恼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就是:请在我的背上签签名。请小朋友拿起自己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白纸和胶带,然后请你的同桌帮你把白纸用胶带粘贴在你的背上。现在请大家六人一组站好,每人手里拿着一支铅笔。请按平时上课的A1A2A3A4A5A6分组站好。请A1A2组,A3A4组,A5A6组相互为组内的同学签名。签上你最喜欢你的组员的优点。签名完后,请每组的组长读出组员的签名,让同学们对比对比同学眼中的“我”和自己眼中的“我”。组内相互交流分享。再让每位孩子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优点,全班的同学都为讲自己优点的孩子点赞。 师:同学们,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同理,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在场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唯一的,宝贵的,同样也是不可替代的。正如我们在故事里读到的小斑马、小鸭子和小考拉。他们都有自己的专长。小斑马善跑,小鸭子善游,小考拉善爬。只要他们发挥自己的专长,他们就能做到最好。所以,只要大家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就能做最好的自己。 三、渗透感悟

本课在教学中基本落实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渗透点。首先,通过能激发孩子兴趣的魔法学院入手,以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故事引入新课。孩子们平时都喜欢以“猜猜猜”的形式参与课堂。这种以“动”的导课模式能迅速使孩子们进入课堂。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其次,以头脑风暴的模式展开话题,引导孩子们多角度,多方法去考虑解决问题。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问题。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在“动手”中继续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去寻找同学身上的优点,通过为同学留言,同学为自己留言,在互动中去对比“主观我”和“客观我”,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从本堂课的现实效果来看,学生们在一环一环的“做”中学习英语,认识自己。特别是第三环节的游戏体验更是高潮。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自己的签名到底是什么。从整堂课来看,心理健康知识的结合点还是比较到位的,学生们也喜欢这样的模式。就是孩子们在用英语表达时会因不达意而不尽兴。所以,在后续的教学中如何使语言教学与心理健康更有机的结合是笔者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书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英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一年级起始用)年级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发展与个性》()P.H.Mussen等著,繆小春,刘金花等译上海教育科学1990年版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王振宇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Ll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