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乌龙茶发展现状分析

2022-12-29 11:51: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福建乌龙茶发展现状分析》,欢迎阅读!
乌龙茶,发展现状,福建,分析
福建乌龙茶发展现状分析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茶叶贸 易发展迅速。在激烈的贸易竞争中,福建省的茶叶贸易是一个怎样的发展现状,有哪些发 展优势和发展的制约因素,逬一步探素和发展福建茶叶贸易现状,对福建茶叶经济效益 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竞争力的提升和贸易量的增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蔼建茶叶的地位 福建省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党的+—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 济体制改革和茶叶流通体制改革,我省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我省农村经济中一个举 足轻重的优势产业,2017年,福建茶叶生产呈现乌龙茶质优价高、红茶产销两旺、白茶 量稳价升的良好态势,全年茶叶生产总产量26万多吨,居全国第一位;茶叶出口创汇 5734万美元,同比增长8.6% 二、 建茶叶的出口现状

据统计2017年月,中国出口茶叶数量为302, 949.3吨,同比增长2.0%,金额为70, 495.4万美元,同比增长3.3%,平均单价为2, 327.0美元/吨,同比增长1.3%。而苴中 福建省出口茶叶数量为1, 254.41吨,坏比增长2.7%,金额1, 221.7万美元,环比增 59.4%。出口量在全国第五位。

三、 建茶业贸易发展的优势条件

槁建茶叶贸易发展在多个方面占有主要优势。主要有第一,自然条件优越,劳力资源丰富 第二,福建茶叶茶类多、良种多、名优茶多,品种资源丰富、茶类品种齐全o第三,政策 支持力度大。近年来国家加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各项措施上都有较大支持。第四, 福建港口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第五,科技不断进步。科技利用率不断提 高,在茶叶产品的深加工方面也取得进展,保健茶、速溶茶及茶食品的开发利用,茶叶 中有效物质的提取应用等,足以表明福建茶叶在生产、加工方面都具备了较高的科技水平。 第六,市场前景广阔。随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農意识日益增强,茶叶的保健和药用 功能倍受关注。近年开发出来的罐装茶汁、瓶裝茶饮料,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并成为饮 市场的主打产品. 四、 建茶叶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成本居高不下。福建省茶叶生产科研成果整体水平不高。为科研而科研的传统研究 式与

生产市场不对接,导致许多研究项目的成果不能推广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 方面,成果转化率较低,一些先逬实用的茶叶生产科技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应用

2、经营模式粗放、加工和深加工坏节薄弱。福建省茶叶生 产经营模式简单粗放,产品质量难

以得到保障茶叶生产主要以一家一户生产经营为主,生 产分散且规模小,致使规模效益得不到体现,严重阻碍了整体竞争实力的增强。

3 品牌不响。目前,福建茶叶在品牌建设较为不足,茶叶 经营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叶加工企业多,但规模小,品牌意识较为匮乏,不少沦为原料茶,作为全国产茶第一的 福建茶叶已经开始陷入一流原料、二流技术、三流包装、四流价格的悲哀处境,福建茶 叶品牌路在何方值得深思。

4 茶叶出口贸易问题。福建省茶叶的主要出口国日本和欧盟,对从我国进口的茶叶制订 了近

乎苛刻的农残限量标准。这两个市场相继对进口茶叶筑起了近平苛刻的“绿色壁垒”, 对福建茶叶出口影响很大。

五、改善茶叶贸易发展的对策

1 以茶农为中心,继承优良耕作传统.要发展茶业贸易应该以茶农为中心,充分发挥茶 农根据

天时地利人和的等种茶必备条件,基于茶农丰富经验,准确把握从种茶到制茶的各 个环节,保证茶业贸易中最基础的因素茶叶的质量。同时应该促进茶农间耕作方式等的 交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种植效率。

2 制度为保障,加强后勤服务'政府应该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强化服务能力为突破 口,加

管理和引导,为茶叶贸易的发展创造出更加优良的宏观坏境,推进茶叶可持续发 展,促进茶叶贸易健康稳定发展。如对于质量安全问题,安全例行监测制度依法开展茶 叶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加强有关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茶叶质量安全监 制度,准确、全面地掌握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和动态

3 科技为依托,创新加工模式,降低成本。发挥科技先导作用,以科技引领茶叶企业 发展,

结合产业、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并从企业的实 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互通有无,迅速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同时,要加弓敗寸茶叶从事者多形式的科技培训,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优 良模式的形成,降低生产成本。

4 加强品牌建设,促进茶叶贸易跨越发展‘要加强福建茶叶品牌建设,可采用“农农合作”

方式将许多规模较小的个体户组织起来,在保证茶叶质量和产品个性化的同时,扩大生 产规模,打造品牌。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经营效益好的企业的带动 作用和辐射作用。引导休闲茶业发展,茶业配箕措施建设,弘扬茶文化等,促进茶叶贸易 跨越发展,

5 加强外引内联,改善贸易条件。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三资”企业,同外省(市)的大

司、大企业搞横向联合,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投资茶叶产业化项目建设。通过茶叶 竞价交易、体现茶叶市场价值.了解市场动向、交流市场信息。要加强政府部门间、企 业间、茶农与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搞好联营联销,拓宽流通渠道。积极应对国际反倾销, 建立有效的反倾销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LJG.html

相关推荐